老年醫學權威李龍騰醫師本身是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過去是台大醫院家醫科臨床副教授,也是衛生署(現在的衛福部)前副署長。以行醫多年豐富經驗與觀察、加上專業知識,他特別強調現代人要注意「免疫衰老」的問題。 (編輯推薦:一樣65歲,為何有人氣色好又顯年輕?台大醫師詹鼎正:4個解法邁向成功老化)
首先我們都知道,免疫力是保護我們不被病菌打擊的衛兵,但人都會老,這些衛兵也會有老的一天。很多國外研究指出,40歲之後我們的免疫力開始下滑,容易受到環境中各種致病原感染,更要緊的是,以往生病時身體會出現發燒疼痛等免疫反應作為警報,但隨著年紀越大,就連免疫反應也比年輕時更不明顯,明明身體已經受到感染,卻感覺不到什麼異樣,最後發現時很可能已經遭到致病因子侵襲一段時間了,也就衍生出延後治療、演變為重症,諸如此類的狀況就被稱為「免疫衰老」。
以流感病毒為例,衛福部指出,65歲以上老人家的住院率、死亡率則都是最高,而最新統計資料也顯示,自去年10月進入流感季以來,已累計64位重症患者,其中光是65歲以上長者就占了39%之多。 (編輯推薦:65歲開始運動,她5年狂瘦15公斤、91歲在當健身教練!一日鍛鍊行程分享)
免疫衰老加上慢性病,長期慢性發炎是老後健康未爆彈
李龍騰醫師指出,在免疫衰老的情況下,免疫系統無法及時發揮作用、消滅病菌,免疫反應也變差,再加上年長者常有的共病問題,包括三高、心血管疾病等常見慢性疾病,都會讓體內產生「慢性發炎」的狀況,長久之下容易導致免疫功能失調,也解釋了為什麼年長者的住院比例、因重症而死亡的機率都那麼高。
「免疫衰老」可說是現代人想要追求健康老後的一大關卡,但值得注意的是,免疫衰老並不是只有年長者才會發生,只是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力下降的關係,年長者出現免疫衰老的情況較多,李龍騰醫師提醒,有糖尿病、慢性心臟病、需要洗腎的人,也可能出現免疫衰老的問題。
【免疫衰老的高風險族群】
- 50歲以上長者
- 慢性呼吸道疾病、氣喘者
- 糖尿病患者
- 慢性心臟病患者
- 慢性腎功能不全、洗腎者
- 免疫不全者
讓健康年齡比實際年齡更年輕!3件事預存老後健康存摺
當我們進入免疫衰老的階段,體內生產免疫細胞的速度也會逐漸變慢,想靠自身免疫抵禦外來的病毒,幾乎演變成不可能的任務?綜合醫師、專家建議,可以從以下原則著手,助免疫防衛隊一臂之力,減慢免疫老化的速度。 (編輯推薦:運動讓人活好不顯老,但對的運動更重要!4個處方,用溫和的方式保護骨頭練肌肉)
1.定期補打疫苗
一直都沒有在接種疫苗嗎?老年醫學專家李龍騰醫師表示,65歲以上的長輩想加強免疫力,最快的方式其實是定期補打疫苗!打疫苗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尤其如果有疼愛的年幼孫子同住,必要的疫苗接種可以加強防禦。李龍騰醫師建議施打的疫苗種類如下:
- 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
- 人類乳突病毒
- 水痘疫苗
- 流感疫苗
- 帶狀皰疹疫苗
- 肺炎鏈球菌疫苗
- A肝、B肝疫苗
- 日本腦炎疫苗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以前小時候就打過水痘或百日咳、流感疫苗,現在還需要再接種嗎?答案是要喔!由於施打疫苗獲得的抗體並不是永久的,以百日咳為例,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醫師張益豪曾在臉書撰文分享,百日咳疫苗的保護效果大約維持5~10年,適時補打才能確保免疫功能維持運作、降低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同時還能避免傳染給家人,一舉多得。
2.飲食吃出免疫力
就算打過疫苗,身體還是會因為持續衰老,導致疫苗的效力一點一滴地流失,而基本上短時間內疫苗也不可能一打再打,這時候就要採取其他手段來補充免疫力,例如生活中飲食均衡營養就很重要。衛福部國健署引述研究指出,日常蔬果的攝取量增加,會促使發炎介質減少,並強化免疫細胞,進而增強抵抗力。
不同顏色的蔬果富含不同植化素,能夠幫身體對抗發炎,還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學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C、鐵、鈣、植化素等多種營養素;再加上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增強對伺機入侵的病菌的抵抗力。國健署曾提出幾個小撇步幫助吃出抵抗力:
- 每餐用餐時先將足量的蔬菜夾到碗裡,建立吃足蔬菜的好習慣(建議至少要有1道深綠色蔬菜)
- 若正餐吃的是麵食、炒飯類,不容易吃到足夠的青菜,可以額外點一份燙青菜或青菜湯,增加蔬菜量。
- 餐間肚子餓時不妨用水果來取代吃零食的習慣。
3.運動更樂活,也是長壽處方
研究指出,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運動完有點喘、但還能說話的程度,是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國健署指出,運動對於防範疾病的效果多多,適量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憂鬱的風險,甚至研究還指出,每天運動15分鐘可以延長壽命3年。同時,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腦啡」,使心情愉快,提昇專注力、記憶力,緩解壓力、增進睡眠品質,只要循序漸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能使體力變好,並增強免疫力。
老年醫學專家陳思遠醫師也建議,最適合熟齡族群的「4大運動處方」是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伸展,同時能兼顧保護骨頭、增加肌肉量、防範跌倒與肌少症的功用。
- 有氧運動:例如爬山、騎腳踏車,每週至少150分鐘、每次30分鐘以上
- 肌力訓練:例如舉起裝滿水的寶特瓶、或簡單深蹲,以訓練四肢肌肉為原則,每次5到10下,一個禮拜2~3次。
- 平衡訓練:例如太極拳、扶著牆壁練習單腳站立、或單純閉上眼睛站在原地,每週練習三次,鍛鍊平衡感有益預防跌倒。
- 伸展:例如扶著穩固的椅背嘗試簡單弓箭步伸展,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彈性,減少運動傷害、肌肉緊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