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老牌主持人張菲,平時就喜歡騎腳踏車鍛鍊身體,近期照片大顯手臂肌肉線條;67歲影帝周潤發維持年輕體力的秘訣,原來是平時就熱愛爬山、跑馬拉松。種種案例都顯示,65歲後想幫人生下半場的健康存摺「存夠本」,運動是不可或缺的保養趨勢。
運動到底有什麼幫助?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醫師陳思遠表示,老化過程中,肌力與肌耐力、心肺耐力、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速度、反應速度等身體機能都會退化,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運動可改善心血管和代謝的疾病,同時還能降低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提升幸福感,也就是說,維持適當的運動習慣,其實是成就「動得更好、活得更好」的關鍵。 (編輯推薦:一樣65歲,為何有人氣色好又顯年輕?台大醫師詹鼎正:4個解法邁向成功老化)
運動決定老後生活怎麼過!65歲後的你,開始運動前先問自己2個問題
運動決定你老後的生活品質與壽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運動現況調查成果,65歲以上銀髮族規律運動比例達到57.6%,但是相比年輕族群,高齡者在運動時得格外小心跌倒、慢性病惡化等問題。陳思遠醫師提醒,每個人的運動習慣都不同,尤其是6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務必留意健康狀況,並不是拼命運動就會對身體好!
若想培養運動習慣,陳思遠醫師建議先問自己兩個問題,再依結果分成五大類,來判斷適不適合馬上開始運動:
1.我現在是不是一個規律運動的人?
陳思遠醫師指出,規律運動的定義為每個禮拜有從事三次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呼吸和心跳會稍為加快、有點喘但不至於累的程度,並且每次運動達30分鐘以上。
2.是否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或腎臟病?休息時會不會有症狀?
舉凡心臟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及腎臟病患者,或是運動完的休息時間出現胸悶、胸痛、頭暈的人,都是運動時需要多加注意身體狀況的族群。
類別 | 有無規律運動習慣 | 有無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或腎臟病 | 休息時有無症狀 | 建議 |
第一類 | 無 | 無 | 無 | 可直接開始運動 |
第二類 | 無 | 有 | 無 | 運動前先和醫師諮詢 |
第三類 | 無 | 無 | 有 | 先就醫確認健康狀況 |
第四類 | 有 | 無 | 無 | 可直接開始運動 |
第五類 | 有 | 有 | 無 | 可直接開始運動 |
退休族運動怎麼選?4大運動處方,不怕動不動跌倒受傷、肌少症
要是成功闖過第一關,準備開始運動的話,陳思遠醫師整理出最適合熟齡族群的「4大運動處方」分別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和伸展,只要每週固定找幾天動一動,就不用天天擔心腳軟跌倒,累積下來的肌肉量還能促進代謝,遠離肥胖問題。
1.有氧運動
走路、健行、慢跑等都是有氧運動,優點是做起來簡單、隨便找個公園就能開始,還能夠活動到四肢的大肌肉群,是維持身體機能最輕便的方式,如果想提升一點難度,也能選擇像爬山、騎腳踏車和游泳等運動,而陳思遠醫師也建議,有氧運動最好維持每週至少150分鐘、每次30分鐘以上的頻率,效果最甚。
2.肌力訓練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指出,肌力、骨質密度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透過簡單的重訓來提升肌力,不僅能降低罹患肌少症的風險,還能起到保護骨頭,避免一跌倒就骨折的情形,可說是確保老後還能正常行動的必備良藥。
熟齡族群想要練肌肉,陳思遠醫師建議,可試著將重量較輕的啞鈴、彈力帶或裝滿水的寶特瓶,以訓練四肢為原則,不管是訓練手臂、將啞鈴或寶特瓶舉起,或是將彈力帶圈住大腿進行深蹲都可以,每次進行5到10下,一個禮拜做2、3次就很不錯。
3.平衡訓練
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中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裡,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嚴重者還可能造成長期臥床的重症,所以從維持平衡感來學會防跌,對老年生活而言相當重要。對此,陳思遠醫師推薦扶手、扶牆單腳站立,或是單純閉眼站在原地的訓練方式,甚至像是太極拳對於平衡訓練也很有幫助,每周只要練習三天就能有效預防跌倒。
4.伸展
陳思遠醫師表示,運動前後伸展,能有效預防運動傷害。事實上,伸展操可增加身體柔軟度與彈性,例如在身體許可範圍內做些簡單的弓箭步,特別是長輩在運動前、後,必須透過伸展做好熱身、收操,減少運動傷害、肌肉緊繃的問題。
運動應該「不痛、不過量」,熟齡族運動遇3狀況馬上喊卡
的確,運動對人體的好處多多,規律地做還有機會延年益壽,但陳思遠醫師也提醒,對於本身就有一些疾病的患者來說,運動也可能變成一道雙面刃,例如造成疾病惡化,或是忽略掉本該注意的健康狀況等,也呼籲高齡的朋友在運動時,千萬別不顧健康或環境狀況,一味認為動得越多就對身體越好,維持「規律運動」才是健康老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