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什麼樣的工作能窺見他人的人生跑馬燈?什麼樣的工作,死亡是一種日常?答案是禮儀師。
本文作者木村光希自大學時代起,即跟在從事入殮工作的父親(為電影《送行者》的技術指導)身邊學習,迄今已為數千位亡者送行。看過享盡天年的喜壽,也看過突如其來的死亡。本文以一場特別的葬禮證明,與心愛的人告別,不一定只能是悲傷或沉靜的形式,告別儀式可以像派對、可以是一場快樂送行、可以化解人的悲傷情懷。
本文作者木村光希自大學時代起,即跟在從事入殮工作的父親(為電影《送行者》的技術指導)身邊學習,迄今已為數千位亡者送行。看過享盡天年的喜壽,也看過突如其來的死亡。本文以一場特別的葬禮證明,與心愛的人告別,不一定只能是悲傷或沉靜的形式,告別儀式可以像派對、可以是一場快樂送行、可以化解人的悲傷情懷。
請容我介紹一場個人自認算是達成喪慟關懷的告別儀式。
如果我不怕被人誤會地大膽說一句,我會說那是一場所有在場家屬和我都「快樂送行」的喪禮。告別,未必只能採取悲傷或沉靜等形式。 (編輯推薦:死後別為我辦葬禮!女星讓媽媽「不插管」尊嚴離世,1個決定煎熬20年)
心愛爺爺的「家庭卡拉OK葬禮」
老先生是在自家透天厝臥床去世。收到喪禮委託後,在談話中我得知老先生曾經入院,後來應本人及家屬要求,再次返回家中靜養。
於是我向老太太提議:「如果你們有意願,也可以在家中舉行整套入殮喪禮儀式。」老太太一聽,眼睛為之一亮說道:「可以嗎?可以在家裡辦喪禮嗎?」接著又道:「如果能在家裡辦理後事,相信我老伴也一定會很高興。」
特別選在家中舉辦喪禮時,可以「自由」決定喪禮形式,諸如是否聘請誦經師父、行程順序等,皆可自行決定,餐點也能自訂喜愛的店家。「當然,我會負起責任,支援整體流程。」在我如此說明後,家屬開始提出更多要求。
首先,老太太說:「我老伴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所以靈堂絕對不可以布置得死氣沉沉的。」
於是,他們決定用二噸卡車搬運隔板,將屬於「日常」的家與「非日常」的空間混合,打造一個明亮、讓人不自覺聯想到結婚典禮的靈堂。
接著是壽衣。「他一直有在練太極拳,所以我想讓他穿上練拳的衣服。」因此入殮時不穿壽衣,改換一般服飾。
然後,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老太太接下來的這句話。
「如果不請誦經師父……可以弄成卡拉OK嗎?」
我被這突如其來的提問嚇了一跳,不覺莞爾答道:「當然沒問題。」最後,他們聘請懂樂器的朋友現場演奏,舉辦一場「大型卡拉OK喪禮派對」。 (編輯推薦:把每場葬禮當旅行!送行者陳慶文:該害怕的不是死,而是沒有盡力活過)
此外,人在美國的孫子透過視訊電話中途加入儀式,播放女兒們事先錄製感言的影片……。誠如字面上的意思,辦得宛如派對一樣,準備外燴大家一起享用熱食,共度一場充滿淚水、歡笑的喪禮時光。
大家歡唱往生者生前喜愛的歌曲,家人點播自己的愛歌,酒意正酣時,還邀請我們禮儀師「你們也一起來唱吧」,拉著我們一同加入歌唱行列(不過我們還是盡職地婉拒了眾人勸酒)。每個人的表情是一臉暢快,光彩奪目。
這場告別式,毫無保留地展現了人們的愛情、親情、悲傷與歡樂。
這一家人的凝聚力不但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我發自內心希望自己也能有像這樣的告別式。
為什麼他們能夠辦出如此溫馨的喪禮?往生者又沒有如此交代遺言,為何他們還能完成這場打破成規的儀式?
我想那是因為家屬非常了解「爺爺生前的為人」。當然除了他開朗的個性以外,他們還清楚知道他喜歡什麼樣的場面,什麼樣的事會讓他高興。正因如此,才會有如此獨一無二的儀式誕生。
我認為這正是老爺爺倍受家人珍愛的證據,同時也是他深愛家人的證明。因為老太太及家屬深愛著往生者,才會希望把儀式設計成心愛之人喜歡的樣子。
因為一心一意「想讓他開心」,同時也確信「他一定會非常滿意這場喪禮」,所以才會提出這麼多的要求。
實際上,我真切感受到老太太對老先生的一片真心,當真是片刻不離地陪伴在遺體身旁。
「爺爺走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老太太不斷重複這句話。在我重新補妝時,她也會一直對著老先生說話。即使請她稍微離開片刻,過不了多久便又折返,牽起老先生的手,傾吐心中的思念:「我好寂寞」。看著老太太對著靈柩不停傾訴「我愛你」直到最後的最後一刻,那深情款款的身影,令人為之動容。
我也看過照片,其中有多張兩人合照。我記得自己當時還因此獲得滿滿的幸福感,心想「八十多歲,算算結婚大概也有五十多年,兩人感情還這麼好,能夠長久相親相愛。」
心愛家人離世,如何化解悲傷情懷?送丈夫啟程的這一天,找回了臉上的笑容...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