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不管幾歲,提早思考自己的「後事」,並與家人分享想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這對個人及社會來說,都有其必要在。既不失禮,也絕非禁忌。 (編輯推薦:死後不辦告別式、不做七!譚敦慈:兩次無常讓我明白,人生越活越短,怎能沒準備?)
為自己的離世做規劃!85歲媽媽與60歲女兒討論後事
多年前,我有幸在北海道護理機構的失智團屋單位取得演示入殮儀式的機會。
剛開始,原本只預定向機構員工展示,後來機構負責人(一個充滿膽識和熱情的人,勇於挑戰本部沒有下達的任務)決定放手一搏,邀請住民及其家屬出席,最後演變成一場大型活動。
然而,對住民及其家屬來說,入殮到底是一件在不遠將來便可能來臨的事。我記得自己相當擔心突然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是否太過冒進,而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前往會場。
然而,我的這份顧慮完全是杞人憂天。實際鋪上棉被操作,待入殮示範結束後,來到說明會階段,大家比我預想的還要認真,全神貫注,專心聆聽。其中有一對母女,媽媽是機構住民,大約八十五、六歲,和她六十歲左右的女兒一同出席。 (編輯推薦:遠行不留爛帳、不讓家人煩惱!殯葬職人小冬瓜:單程行李箱該準備4種物品,人生最後斷捨離)
這對松永母女(千代子和明美)對入殮儀式非常感動。儀式結束後,兩人特地過來跟我說:「木村先生,請你務必幫我們處理入殮事宜。」當時,我還不太有接受「預約」的經驗,所以略為吃驚,但我很高興能夠參與此次的演示。
想像中的理想告別式:在最愛的地方,在最愛的人守護下離去
松永母女兩人非常平易近人,個性開朗,和她們聊天相當開心,常常讓人笑開懷。尤其是做女兒的明美,爽朗的個性,可以自在說出在某些關係中可能被視為禁忌的話題:「照理說應該是老媽比我先走一步吧,後事妳想怎麼辦?」或許正因為如此,她們才會提前找我「預約」。
這樣的一對母女,我特意詢問千代子:「您有想過喪禮要辦什麼樣子嗎?」
她如此答道。「不用大費周章跑到殯儀館去辦正式喪禮。像木村先生那樣,好好幫我入殮就夠了。不過呢……我很喜歡這間設施,大家就好像一家人一樣。這裡的員工我都很喜歡,其他一起住在這裡的住民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夠在這裡辦。」
與其邀請關係不明的遠親來,更希望在雖然沒有血緣但形同家人的眾多好友守護下啟程──我非常能夠體會她的心情。我回說:「既然如此,那我去詢問負責人是否可行」,對方也很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靈柩用最便宜的就好」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告別式
後來,我跟松永母女聊了許多,像是最後想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希望誰做什麼事?妝扮要求?希望流程怎麼走?諸如此類的細節。
「我跟你說,我家孫子長得很帥喔。剛剛的示範不是有請員工幫忙化妝、穿分趾鞋襪嗎?我希望像那樣,叫我那些孫子幫我弄。」千代子一臉愉快的,想像著自己辦理後事時的情景。
另外,她還告訴我自己不在意的部分:「靈柩隨便什麼樣式都可以,用最便宜的就好了。」於是,一個真正量身訂做的告別儀式就此完成。
正因為她看過實際演練,所以可以貼近真實狀況去想像,而我也因此能夠明確地和千代子共享她的理想。
數年後,時間來到二〇一九年,松永千代子去世。
當我抵達現場時,發現千代子的遺體維持在非常良好的狀態。這都要歸功於機構人員確實依照我先前的要求,在住民去世時執行一些前置處理(例如塗抹保濕乳霜等)。這讓我暫且鬆了一口氣,與此同時明美向我走來。
「木村先生好久不見。媽妳看,木村先生來了喔!真是太好了。」明美接著說道:「媽,跟妳說,聽說木村先生有上電視耶。如果再早些日子,搞不好媽妳也有機會上電視了呢,真可惜。」看她和以前一樣開朗愛說笑,我不禁安心許多。
過了一會,曾經耳聞的「雖然一年只見幾次面但最喜歡奶奶」的孫子們也陸續到場。雖說是孫子,但也已是年近四十的堂堂男子漢。
「我們平時不在北海道,不能常來看奶奶,一直覺得很過意不去。在這最後時刻,如果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請盡管吩咐。」我心想果真是如傳聞中聽到的孝順孫兒,於是當場指派任務,誰負責穿白色分趾鞋襪,誰穿小腿護套(壽衣套裝的配件之一),所有人一起搬運靈柩等事宜。
千代子的入殮儀式由前文的機構負責人親自主持。他邊哭邊主持的真誠態度,讓我非常感動。其他還有工作人員、一同入住在此的眾多好友,大家聚在一起,一會兒掉淚,一會兒回憶往事,一會兒相視而笑……每個人都在靈柩旁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靈柩上是五顏六色的道別感言,就像學校社團繽紛的留言板!你想像過這樣離去的樣貌嗎?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