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台灣即將在2023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平均每5人就1位65歲的長者,但國健署的調查中指出,台灣社會中約有51.3%的老年人有至少三項以上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白內障、心臟病等,然而它們帶來的不只是身體病痛,長期與這些疾病共處更可能讓患者出現憂鬱症狀,甚至讓老年人出現厭世的念頭,也讓「如何成功老化」成為討論度極高的話題。
健康、樂活到老的方法?台大醫師:4個最佳解答,迎向成功老化的下半場
別再把「老了」當藉口,明明同樣的年齡,為何有人氣色好、有精神,有人一看就出現老態、無精打采?問題在於你怎麼打造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指出四個大原則,幫助健康迎向「成功老化」;容易被病痛纏身的老年人,如何和疾病共處、同時維持身心健康?原來可以很簡單。 (編輯推薦:45歲離職玩遍50國!樂活旅行家老黑:人不輕狂枉少年!只是我的叛逆期中年才開始)
1.
遠離疾病與其造成的身心障礙
聽身體的聲音
詹鼎正醫師認為,成功老化最佳解答就是「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像是維持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及每天睡滿5至8小時,另外還要定期去做健康檢查,這樣一有慢性病問題便能及早發現,如果四肢退化,又想維持生活品質,也建議利用復健、輔具來解決行動上的問題。
該去哪裡做健康檢查呢?衛福部的資料顯示,每年都會提供65歲以上民眾1次的健康檢查補助,從基本的身高體重、血壓、尿蛋白與血糖血脂,到憂鬱檢測、規律運動和健康飲食的諮詢應有盡有。想知道哪裡有提供健檢,請至「健保特約醫事機構查詢」 (→點此)搜尋。
2.維持高度良好身心功能
俗語「活到老,學到老」鼓勵老年人學習,但詹鼎正醫師則指出,先「學到老」來鞏固良好的身心功能,才有機會談「活到老」這件事。從LNE要怎麼傳訊息,到和親友下棋、打麻將,就連只是聽一場演講,都能刺激老年人的思辨能力、維持大腦不斷運轉,再依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週完成至少5天、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便可有效預防疾病、延緩身心功能退化。
而國健署也建議,年滿65歲以上長者每三個月就能用「長者功能自評量表」(→點此)自我檢測一下,如果功能評估有出現異常的話,就可以在下次回診時告知醫師,讓專業人士能夠及時提供幫助,降低出現嚴重身心問題的風險。
3.保持退而不休的心態
退休是人生另一個階段,而不是荒廢社交和生活;誰說退休後就要無所事事、沒有生活目標?
2015年於CDC期刊上,一項針對8萬3000名老年人進行的研究顯示,65歲以上退而不休者的健康情況,比退休後無所事事者好3倍之多,包括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嚴重疾病的比率,也是無所事事者的一半。哈佛醫學院醫療保健政策副教授NicoleMaestas表示,保持精神、社交和身體活動已證實對老年健康有益,即使只是參加社區活動,也能幫健康加大分。
詹鼎正醫師建議,老後若能積極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像是做志工、和社區住戶定期交流,甚至只是外出郊遊走走、替兒女照顧孫子,就能幫人生打造全新的意義,讓你對每天都充滿期待和希望,也不用怕自己因退休而與社會脫節。 (編輯推薦:退休不無聊,還能幫自己賺零用錢!7種工作最適合退休、半退休族兼差)
4.維持積極正向的人生觀
詹鼎正醫師提醒,人如果沒有中心思想,久了就會覺得人生很無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老年人會投靠宗教信仰,也就是利用精神支柱的概念,來解決他們的生命中負面的情緒和經驗,像是久病不癒、和家人間的爭執、沒有朋友陪伴的孤獨感,或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不被需要等。
那如果沒有特別的信仰,可以怎麼做?英國杜倫大學社會與健康心理學教授FuschiaSirois建議,不妨試著找一張只跟筆,寫下「自己未來最好的樣子」,透過實際思考想怎麼活、如何活得更快樂,幫助提高樂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