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賣個東西也會被詐騙?針對賣家也有這幾招「假買家」詐騙手法
從165反詐騙的統計來看,光是2022年上半年,民眾共通報244件關於蝦皮購物的詐騙案,對此,購物平台發出聲明提醒,買家和賣家都要避免點擊不是官方平台釋出的公告、訊息或網址,一旦交易過程出現任何問題,直接聯繫官方線上客服詢問,才能確保個資與財務安全。
然而以往說到網購詐騙,都是賣家的貨品與實物不符、先匯款給賣家卻拿不到商品等,但近年來針對賣家的「假買家」詐騙越來越多,與刑事局165合作的《趨勢科技防詐達人》就整理了幾項網友在購物平台賣東西時遇到的災情,最常遇到的假買家詐騙手法有三種:
無法下標:
是假買家詐騙話術中最常使用的狀況,這類型的假買家通常會附上一張螢幕截圖,和賣家詢問「為什麼不能下單?」沒有簽署協議:
通常會搭配第1點進行,假買家會和賣家說,因購物平台官方顯示「賣家沒有簽署協議」交易才無法成立,但賣家在兜售產品時,是不需要簽署任何保障協議、保障服務或金流保障的,都是話術的一種。加Line傳商品照:
曾有賣家分享自己收到假買家的私訊,說想要買包包給女友、請賣家加一下女友的Line並傳商品照,但目的只是為了把賣家帶離購物平台,後續再提出無法下單等需求時,賣家就更不容易想到要回官方平台去求證。
當賣家遇到假買家提出的問題,往往會為了讓賣場能夠繼續運作,進而心甘情願地交出自己的信用卡、銀行帳號等資訊,後續還有可能搭配假冒的銀行專員,提高整個詐騙過程的可信度,如果真的接起電話,對方有很大的機率就會要求你去操作ATM、轉帳一筆協議所需的金額,不知不覺讓你把大筆大筆的鈔票雙手奉上給詐騙集團!
網購詐騙怎麼防?養成4個好習慣
網購詐騙陷阱這麼多,到底要怎麼預防被詐騙?其實非常簡單,無論是買家、賣家,在交易前都務必養成檢查連結、來電號碼的習慣,並且嚴防在官方平台以外的通訊軟體進行交易,否則一旦出事,想追回對方的身分都是難上加難!
檢查連結:《資安趨勢部落格》建議,在各類網站上輸入個人資訊前,一定要先檢查網頁網址是否有「字母被置換成類似符號、數字」的問題,像是Google的小寫L,就很常被竄改成數字1或英文的大寫I,而平常也可以加裝防毒軟體來防止惡意網站。
不要另外加聯繫方式:
若在電商平台交易,就不要透過別的通訊軟體聯絡,一旦出問題才能及時向平台檢舉,也能避免假冒的官方人員用LINE來行騙,而刑事警察大隊的新聞稿中也提醒,像是Line及臉書屬境外公司,因法律限制較難調閱使用者資料,網購族應盡量使用公開的網路交易平臺,避免私下交易。錯字多或是語句難以理解:
由於詐騙集團的據點多在國外,所以如果買家打字怪怪、不像中文,很有可能是他們用翻譯機直接翻譯所造成的,也有一部份可能是故意混淆視聽,用文字遊戲的方式,引導你步入詐騙陷阱。偽冒來電風險:
帶有+號的來電等於是境外打來、或是有被竄改過的號碼,就算後面的電話號碼與官方專線相同,但只要前面出現+886就很可能是假的!且假客服常常是由馬來西亞、香港等其他華語人士假扮,因此對話時容易發現對方有明顯的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