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家」和大家一起吃飯
企業家林董事長經營貨運業,後來交棒給子女,跟太太一起到雙連安養晚年。他們每天早上去附近爬山,來回兩小時,身體硬朗。
有一陣子他覺得身體不適,就醫仔細檢查後,發現竟是肝癌末期。他當時打電話給我,聲音像是在哭,我趕去醫院看他,也安排他到其他醫院檢查,遺憾的是,結果還是一樣,不久後他便住進安寧病房。
林董事長已把雙連當成家,跟醫護人員說想「回家」,後來醫師允許他請假,他便回到雙連跟大家一起吃午飯,完成心願。過去日常的小事,對病重的他來說彌足珍貴。
病情每況愈下,到了告別的時刻。他握住太太的手,感謝她生養了七個子女,又跟子女一一握手,交代一些話。當時我正在參加重要會議,無法趕到,便請我太太到醫院探望他。我太太在雙連教長輩英文,因此林董事長跟她握手,說:「謝謝老師教我們英文。」
林董事長火化後,靈車載著他的骨灰回到雙連,繞了一圈,讓他再看看生活多年的地方。
說來奇怪,當靈車要離開雙連時,竟突然熄火。後來我開自己的車載林董事長的骨灰,才順利啟程,將他送至靈骨塔安奉。
長照機構推動善終,挑戰重重
長照機構很需要推動善終,但這並不容易,原因很多,比如法令層面,《老人福利法》、《長期照顧服務法》都沒有保障機構住民得到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
住醫院的安寧病房,醫院可以得到健保給付,家屬的負擔也較輕;但長輩在機構接受安寧療護,健保付給安寧團隊的費用卻不如醫院安寧,導致安寧團隊提供長照安寧的意願偏低,連帶大多數機構也興趣缺缺。
此外,醫院有完整的安寧緩和醫療團隊,除了醫護人員外,還有心理師、社工、宗教師、志工,提供身心靈照顧,但機構難有這樣的人力與能力。如果沒有跟家屬溝通清楚、簽訂授權同意書,讓長輩善終可能被誤認為見死不救,衍生糾紛,許多機構因而卻步。不過事在人為,雙連始終把推動善終當成重要的事。
很多長輩晚年在安養機構度過,這裡很可能是他們最後一個家」,幫助他們在此安度晚年、安享善終,是機構的責任、長輩的福氣。
蔡芳文
衛福部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委員、銀髮相關產業營運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投入老人服務事業超過二十年的蔡芳文,打造多層級連續性長照服務模式,涵蓋優質日照、安養、養護、長照、安寧、安息照顧的綜合長照機構。曾榮獲衛生福利專業獎章三等獎,其經驗除成為國家長照政策的指標外,也獲得國際肯定,退休前每年平均接待三百家相關機構來台觀摩取經。
衛福部獎助布建住宿式長照機構公共化資源計畫委員、銀髮相關產業營運長、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投入老人服務事業超過二十年的蔡芳文,打造多層級連續性長照服務模式,涵蓋優質日照、安養、養護、長照、安寧、安息照顧的綜合長照機構。曾榮獲衛生福利專業獎章三等獎,其經驗除成為國家長照政策的指標外,也獲得國際肯定,退休前每年平均接待三百家相關機構來台觀摩取經。
本書摘自《用愛,送你遠行》/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天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