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假設已退休或準備退休的人,面臨像2022年這樣跌跌不休的行情時,又該如何因應呢?個人認為,假設離真正要用這筆錢的時間還長,市場大跌,反而是想要長期投資獲利的理財大眾,千載難逢的進場佈局時機。並且,更應該牢記有關「安穩退休」的三大重點如下:
重點1:長期投資股市,績效不會讓投資人失望。
為了讓「市場大跌,正是長期投資大好時機」這個論點「有憑有據」,我之前曾請一位投信業的朋友,幫忙查找了以下的相關數據如下表(表4-3-1):
單以台股為例,從上表可以看出,不論是投資人突然遇到股市大崩盤,或是剛好在股市高點進場,短期(5年)的投報率都至少有15%;假設時間拉長到10年或甚至20年,都至少還有約30%以上的總報酬率。當然,眼尖的讀者也許會說:如果在1989年郭婉蓉事件時投入台股,20年下來總報酬率(42%)所換算的年複利報酬,其實只有2%不到。話是沒錯,這是因為計算時間的「終點」,剛好是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的股市大跌。
說到這裡,讀者也許更有反駁的底氣:「妳要我定期定額長期投資,假設我退休時,剛好不幸又遇到股市大跌,不就一切都全毀了嗎」?對此,我倒是覺得理財大眾也許是「多慮」了。
因為理由很簡單:對於正式退休,每月要從過往投資中,固定領取生活費用的民眾來說,生活費雖是「定期」領取,卻並不需要讓資金「一次到位」。也就是說,扣除每月生活支出之外,其餘資金仍可繼續進行投資生利。假設投資繼續不斷投資25、30年,或是一路持有到遇到股市大跌的2022年,投資人也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投報率。就算是1989年定期定額投入台股,經過25年的時間,市場還是會「還投資人一個公道」的。
重點2:長期投資標的以「分散風險」,而非投資單一標的「集中風險」。
儘管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很重要,個人還想要在此不斷重複,並提醒投大眾「安穩退休」的第二大重點在於:必須選對「分散風險」的標的,而不是將風險「過於集中」。例如最近幾年,國內投資人開始流行所謂的「存(個)股」投資術。然而,個人想強烈提醒投資人:所謂的「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只限於「投資整個市場」,而非「單一市場」或「單一個股」。
之前,我曾經在個人臉書粉絲團中,鼓勵投資大眾越是遇到股市大跌,就越應該「勇於進場」。而且,也建議投資人不要單買個股,而應該「買全世場」。也許讀者會問:如果存個股不能分散風險,那麼,投資單一市場或國家(例如中國股市)就可以分散風險嗎?我先講結論:除了投資台灣單一市場(國家),其都都「不宜」!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立即反駁:妳說連投資單一市場或國家都不行,那麼鼓勵投資台股,不就犯了同樣的錯誤嗎?對此,個人也想引用政大財管系教授周冠男的反問回應:「你覺得台積電仍然是純粹的台灣公司嗎?台積電外資持股比例達75%,而且你認為全球景氣影響台積電比較大,還是台灣的景氣影響台積電比較大」?
周教授之前曾引用學術研究已經指出,在越來越全球化的狀況之下,只要在本地做到風險分散,其實也能同時達到全球風險分散。我個人也認為: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投資人來說,以投資整個台股的「0050」為例,就是「在本地做到風險分散」。但是,其他單一市場或國家,並不是「本地」。更何況,凡跨境投資,還更多了一個「匯損」的風險。
過去總有不少讀者,質疑個人「重押台股」的論點,存有太多投資偏誤。除了「海外投資報酬率較高」這個理由(但事實上,海外報酬率可能較高,卻多出了完全躲不掉的匯率風險)外,另一個則是「台灣的政經風險太高」。對此,我還是認為國人「太多慮」了。因為,只要是生活在這個島上、完全離不開這塊土地,每個人都是擁有一樣的命運共同體。就算台灣經濟與台股垮了,沒有任何人能逃得掉。再說了,就算台灣真的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除非民眾逃得出四面環海的台灣,且有辦法領到海外投資的錢,否則,就算民眾擔心到白了頭,問題也依然是「無解」。
股災進場的投資人,也可能連20 年都「等不了」,遇到股市投報率差...又該怎麼辦呢?假設要短期投資,專家提出下一頁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