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即將退休者」的投資建議⋯⋯
退休之際遇到金融市場大跌,對於退休者來說,有的人還有選擇,有的人則無從選擇,例如退休年齡已到,不得不屆齡退休。但不論如何,個人會建議預備要退休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首先,就是要先檢視自己所準備的退休金,是否足夠退休後的生活?
預備退休的人得思考:有沒有辦法延後退休?假設當事人受限於大環境的限制,不得不屆齡退休。那麼,就要另外想辦法開源、節流,以便讓退休計畫不受到任何干擾。舉例來說,可以找兼差的工作、把個人嗜好,想辦法「變現(變成現金)」;又或許有自住房,也還能夠透過以房養老「榨」出一些退休金出來。亦或是可以延後退休、再工作幾年、多存一點退休金;假設不能延後退休,則就只有「縮減開支」一途。
至於在「節流」部分的方法,可以先從平日開銷大的人、事、物著手,像是耗費金錢較多的名車,或是常習慣跟朋友應酬並搶付帳等習慣,一定要儘早去除掉;把都市的房子出租、獲取租金收入,自己搬到生活費比較便宜的鄉下去住。特別重要的是:如果有壞的債務,一定要優先清償才是。
其次,只要準備3 ∼ 5 年生活費,其餘資金仍然可以繼續投資。
事實上,所謂的「退休金準備不足」,也許並不如當事人想的那麼嚴重或不能解決。因為,就算現在要退休,也並不一定立刻要將投資資產全數變現。特別是高齡長期照顧的費用,通常不會在民眾剛退休時候發生。
所以,退休前幾年的生活費,可以先靠勞保+勞退的挹注(特別是勞保有破產危機,絕不能長期倚靠),再透過長期投資的方式累積資產,以做為日後長照的需求之用。儘管在面臨退休之際,不代表立刻要將所有投資資產進行「變現」,但是:手邊一定要維持約1∼3年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除此之外,其餘的現金都應該拿去做投資,且持股比重,一定要大於固定收益資產。
至於實際「退休後」,就要調整以上的比例。那麼,這筆「緊急預備金」要預留多少?又該存放在什麼樣的資產標的上呢?
專家們認為退休後的緊急預備金,基本上以「夠支付3∼5年生活費」,並視「個人心裡的安全度」而定,且與個人實際投資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報酬間有關。當然,以上的3∼5年,還得看當事人有沒有其他的現金流(例如勞保或勞退)?
而且這筆錢最好是放在現金(因為考慮流動性及價值不致於虧損,因此以存款或貨幣型基金為主。債券到期前仍有跌價風險的公債或投資等級債,也許不一定適合。至於6年期的儲蓄險,因為期間毫無流動性可言,並不建議持有)上頭。但假設財力還充足,且完全無法容忍退休後生活費有任何減損的人,則可以考慮買年金險進行「保底」。雖然它的投資效益不高,但至少可以讓被保險人「有一口飯吃」。
再者,退休後仍可投資,但不能「抄短線、要求過高報酬率」。
如果民眾一心只想用超高的報酬率,來補足退休金的不足,恐怕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樣,只是更把自己曝露在市場更大的風險中而已。所以,如果已有退休的打算,在退休時間靠近之前,就要預先做好準備,例如把原先已準備好的生活費或資產,擺到波動性低的資產上。而且,一定要「每年進行財富的體檢(或生涯模擬)」。其中的重點有二:
- 首先,依現有條件及各種推估,了解現有資產可以支應多久的退休生活?已準備的資產是否屬於「安全水位」?其次,進行資產配置。原本屬於積極型的資產組合,就應該轉往保守型的組合。
- 再者,也要同時檢視已有保險保障是否充足?
以上所說的「資產配置」,就是股、債比的配置。假設民眾想在60歲退休,並且在55歲時,就開始調整股債比,理論上就算屆齡退休時,股票市場大跌,也不致於讓退休族面臨難以退休的大虧損。簡單一句話:當紀律化地執行退休規劃,也就是在退休前幾年,就降低持有股票的比重。如此一來,便可以降低投資人整體資產的價格波動風險。
市場越跌,越要勇敢正確投資!
準備退休的人卻面臨市場跌跌不休,該怎麼辦?更該牢記有關「安穩退休」的三大重點!請看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