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症候群不是病
我個人對疾病的看法是「與病共存」,稱之為「病」,是依從社會定義的用語。對我來講,「老人症候群」,就是症候群,不是病;糖尿病不是病,血糖控制好就沒事;腎臟有問題,就配合醫囑控制蛋白質的量、飲食清淡,讓腎臟不要繼續惡化;掉了一顆牙齒,就把它補回來,不要掉第二顆、第三顆。所有這些,都只是症狀,不需要視為疾病,你要做的就是預防症狀加重。
我提出預防老人症候群,就是預防從口腔到一系列器官的工具性退化。譬如你現在拿個槌子釘東西,一定沒有年輕時精準,也可能無法自己修理電燈,因為指頭已經沒有年輕時靈活,這就是老人症候群。
工具性退化本來就是老化的一部分,「指頭不靈活」,你就經常動手做事慢慢克服,稱它為病,就言過其實了。三高也一樣,有狀況就去調整,慢慢就能恢復正常。也就是,心態上要把老人症候群當成正常的退化狀態,不是疾病。
我的觀念是:積極生活、實踐三力就好,預防本身就是一種治療。從預防醫學角度,已有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不管你是癌症或其他慢性病,都不要太在意自己生了什麼病,診斷一旦確立,就從生活中去面對,只管認真地走三力的方向,好好生活,就可能逐漸康復、不再惡化。
隨著慢性病盛行,現代人在治療疾病、學習與病共存的同時,也要保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面對糖尿病,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因為甜對我依然有致命的吸引力,人家在吃提拉米蘇,為什麼我不能吃?!所以我和醫生商量:「我不是要治療糖尿病,而是要生活。」他很同意我的觀點,我們的約定是,只要我的指數不超過多少就及格,在這個標準下,我依然能好好享受美食。並不是有糖尿病就不能吃自己喜歡的食物,而是在量上控制,並多選擇對血糖控制有益的食物。
我的醫師是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研究所又主修「運動與健康科學」,他能妥善控制我的運動量和胰島素的劑量。有些人會擔心打胰島素可能帶來副作用,其實胰島素是人體本來就需要的荷爾蒙,反而是你的血糖指數過高,會帶來心臟、腎臟或眼睛等問題,所以,是不能讓血糖飆高,而不是不能打胰島素。
積極控管疾病,享受生活
好好生活才是重點,好好生活包括去享受你的生活,這樣的方向,讓我的糖化血色素一直維持在醫生認可的範圍。現在,我每三個月回診一次,糖化血色素比以前降低很多,施打的胰島素劑量也少了許多。
心律不整,一樣固定三個月回院抽血檢查、看報告、做心電圖,檢查心跳是否正常。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開完刀到現在已經四年,心律不整沒有再復發,如果復發,就再電燒一次,沒什麼好擔心。
從中年以來就出現的腰椎間盤突出,自從執行三力生活以後,症狀減輕很多,但偶會還是發作。2018年,我決定進行腰部脊椎的內視鏡手術。
手術在淺層麻醉中進行,經歷一個多小時,難以置信的成果出現了,就如主治醫師說的: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神經傳導的改善,解除了原有的痠痛麻,讓腿部肌肉變得有力,踏在地面的密合度更是美妙,不再像以前的拖地走路,而是腿部帶動身體前進。
術後至今,腳步的動能越來越穩健,感覺整個人變年輕了。當然我也不會忘記固定上健身房運動,維持核心肌群的力量,加上生活中留意行住坐臥的姿勢,腰椎就不會有問題。
在與疾病和諧共存的過程中,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生活法則,從而更懂得感恩,更珍惜活著的每一天。美國新一代作家羅伯特.M.德瑞克(R.M.Drake)說:「在發痛的身體裡面,存在著更美好、更強大、更真實的東西。」饒是如此啊!
本文摘自《時尚老人: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林經甫(知名部落客、YouTuber、時尚模特兒)/天下生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