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其實要有健康的身體、充足的體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質,才能應付病患的各種狀況,以及探病親友的過度關心。我的腦容量不足,許多醫生的解說我未必記得全,面對親朋好友的詢問,無法一字無誤地說明清楚,因此我常常被問倒,為何要這樣?為何不那樣?怎麼會做這樣的決定?醫生為什麼要這樣說?老實說這些問題我可能也沒有答案,就是信任醫生。我真的碰過那種不斷問問題,卻沒有在聽你說話的人,雖然是關懷,卻也常因此耗費心神,甚至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當禮貌性的回應也無法滿足觀眾需求時,照顧者要自己踩煞車,不隨之起舞,懂得句點或轉移話題,保持精力在需要的事情上。在此也要敬告親朋好友,關心要適可而止,不要問太多,探病時就是聊天,找尋快樂的議題,說點開心的事,讓病患及照顧者都能放鬆心情,這才是關心時最需要的態度。
我是個性果斷注重效率的人,我不怕累,但我很怕煩。朋友稱讚我體力過人,扛得起做得到,是一個很能幹的照顧者。其實這說法不完全正確,我就是碰到了,環境把能力逼出來,當沒有人要做決定時,總要有人跳出來承擔;當沒有人可以出力幫忙時,總要有人能捲起袖子動手做。太多以愛之名的關懷根本就是來亂的,與其天花亂墜地出一張嘴,還是裝上拉鍊吧!縱使做決定的人容易被批判,我還是願意為親愛的家人扛起一切。
照顧者不是千手觀音,更沒有鐵打的身子
我真的不是無敵鐵金剛,人前我是條理分明的照顧者,人後我是身心俱疲仍得負重前行,這些年我連小感冒都不允許,因為我沒資格倒下,然而照顧者並不是千手觀音,更沒有鐵打的身子。
我曾有過累到爬不起來的時刻,某次忍著頭痛錄影,與專家來賓訪問對談,吃了止痛藥無效,在攝影棚內全身盜汗,好不容易完成錄影,回家就累倒了。天還沒黑,臉上的大濃妝也沒卸,就先躺上床歇息,覺得身體好重好沉,摸摸自己的脈搏,微弱無力,心跳速度快慢不定,還彷彿聽見自己的呻吟聲和吐氣長嘆。
我跟自己說躺個十五分鐘就好,等一會兒再起來煮晚飯,但一想到魚肉得先退冰,於是只好勉強爬起來走到廚房,從冰箱拿出食材放在水槽,再躺回床上,沒想到一閉上眼兩小時就過去了,而且身體還是很不舒服,感覺應該是生病了。拿起手機一看,這才發現先生和女兒在群組留言,都有事不回來吃飯,而看護已餵母親吃過晚飯回房休息,我頭痛欲裂身體冒冷汗,扶著流理台看著解凍的魚肉,只好重新把它放回冰箱。其實我當下好想吃一碗粥,但是一點力氣都沒有,只能繼續躺回床上。
我努力照顧著每個家人,但在我最需要協助的時刻,卻沒有人在身邊能幫我煮點東西,頓時覺得好難過、好悲傷。
後來,家人才知道我身體不適,勸我不舒服就不要急著煮飯,忙不過來也可以叫外送,也該要打電話求救,他們會立刻趕回來。我這才意識到,的確還有許多方法可以選擇,不用獨自面對;或許我潛意識裡是想討拍,想當一回弱者被呵護照顧一下。曾看過一篇短文,一位老先生身體不適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想喝水卻搆不到床邊的水,只能忍著口渴。直到太太走進房間,遞上水餵他喝,老先生如此感嘆:這就是天堂,家財萬貫都不及這杯水的珍貴。
我很慶幸有著同心的家人,在面對問題時能共同面對。我想鼓勵大家,有理想對象就要勇於追求幸福,好好用心經營家庭,因為人不會永遠無事,小孩不會瞬間長大成人,再年輕力壯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一杯水、一碗粥都要有人願意幫忙才能送到嘴裡,唯有家人才會真心不計較。不要生病自然是最好,但家人生病時,也要很開心自己有照顧的能力,彼此互相扶持便是最佳良藥。
本文摘自《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楊月娥(資深媒體人)/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