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人生最後有位金士傑陪伴
他又談起一位多年前常一起把酒言歡的劇場伙伴,一天在朋友聚會的場合接到伙伴家人來訊,說他已癌症末期,於是金士傑與朋友趕忙起身去加護病房探視。當時伙伴骨瘦如柴,雙眼無神。金士傑與朋友心裡急,但不知道能說些什麼,只好不著邊際地聊著剛剛坐了哪班公車,畢竟看著伙伴備受癌症折磨的身體,任何安慰都像在炫耀著自己的幸運。
突然,金士傑脫口說出:「你現在好像耶穌。」無厘頭的形容讓大家都笑了,「我就記得這個歡笑的時刻。」在那個剎那,或許在場的每個人都回到了往昔熱絡的酒席間,忘記身上的疾病。
「我希望我在生命倒數的時刻,也出現一個金士傑,我希望他用他的方式來對待我。」能夠用手溫暖著即將失去溫度的身體,也能夠以幽默話語打破被死亡籠罩、冰冷與凝重的氛圍;或許還需要宗教或儀式,「但我希望它很簡單,像媽媽唱催眠曲,可能唱得不誠懇,因為想著柴米油鹽,然後媽媽說:『不要再想了,快睡,不然明天起不來了!』,但你就是能夠安心睡。」
就像是《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演出現場,觀眾與莫利教授同處於臨終的病房。原本應該令人緊繃、無語的氛圍,觀眾卻因為莫利與米奇的對話而反思、大笑、落淚,有各種的情緒流動,能夠笑著但不怕被責怪失禮。」這或許正是莫利教授想透過金士傑告訴觀眾的,一起笑著面對死亡,與之和平共處。「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有天可以善待它,不再著急想把它打敗,把它看做是個敵人。」
▲劇照攝影:劉振祥
※本文取得台灣安寧照護基金會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作者:李宜芸(採訪)、劉振祥(劇照攝影)
作者簡介:台灣安寧照護基金會,安寧照顧基金會數十年來引領台灣安寧療護發展一步步由孕育、萌芽而至茁壯,催生《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並積極協助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全力捍衛國人善終權,協助無數末期病人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讓亡者善終、生者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