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投跑者所好,所謂「獎盃」不過是個鍍了金、占空間的擺設,真正的誘因應當是心理上的愉悅與珍貴回憶。也因此觀看超馬賽事可能和盯著牆壁等油漆乾一樣悶,跑者本來就不需要豁出性命去取悅他人。跑步與現實連結,背後的訓練多半伴隨嚴重不適,然而透過精疲力竭的反差,我們才能體會到休息的舒暢,好比寒冬中烤火別有一番滋味。 (編輯推薦:天天走10公里健康獨立老!譚敦慈:一個人更要認真過活,不帶給孩子負擔)
不只挑戰自我,還應該樂在其中
2019年九月29週日上午8點,我踏上布朗斯維爾(Brownsville)五十公里馬拉松起跑線,衣服上別著號碼牌1846。頭一次拿到數字這麼大的號碼,我意識到比賽規模完全不是同個等級。登記的跑者總共兩百四十三人,其中十一位女性。過去經驗中,參賽者有三、四十人就不錯了,基本上全是男性。而且開賽也沒人大喊「各就各位、預備、跑!」所以不必搶前排位置爭取碼錶上任何一秒鐘。比賽文宣說,「在風景如畫的佛蒙特挑戰自我」,到底什麽意思?是比賽,還是觀光?這活動到底搞什麼?
結果不到一英里,大家開始沿著險峻狹窄的泥巴路向上攀爬,除了一側陡坡,還有各種迂迴曲折及大角度彎道。賽道難度超乎想像,就算只是健行也極其辛苦。繞過一片森林,翻過凸起的樹根、鬆動的大小石塊,接著面對四十五度角上下坡,每步都得小心謹慎。路線角度真的誇張,半途曾被後方跑者叫住,他以為我跑錯方向了。等我跑回頭,卻發現剛才根本沒錯,結果那段路我就跑了兩次。 (編輯推薦:被工作控制20幾年,李艷秋退休後天天運動練重訓!壞膽固醇130降到87的秘訣)
此外,賽道共用太嚴重,除了我們還有一場五十英里山徑越野跑、一場五十英里自行車大賽,單車車流從背後湧來,若沒閃開後果不堪設想。但好笑的是騎士們接近時會高喊「左!」「右!」請跑者移,卻總不說清楚是要我們朝那邊挪,還是他們會從那邊經過。或許賽前有什麽說明,但我沒讀到?總而言之,完賽時間並不重要,這根本不是比速度的賽程,我索性退到路肩讓單車過去再說。每位騎士見狀都朝我喊一句「謝謝」或「感恩」,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比賽體驗。
時代不同於當年了,現在馬拉松的華麗與誇張程度超乎我的認知,不再只是為了勝負或成績,連時間和距離都未必是重點。賽程多遙遠都只是刻意為之的阻礙,如同途中的石頭、樹根、彎道、陡坡,以至於天氣。幸好那日天氣晴朗,但也只是運氣好。 (編輯推薦:淋巴癌復發一樣好動!葉金川:划獨木舟、學種水果,70歲送自己10個禮物)
換句話說,這種比賽故意不強調單一項目,而是每個層面都困難,所以大量融合山徑越野的核心元素,背後用意是給參賽者超越逆境的成就感,能夠完賽就很不簡單,否則那樣好的天氣不會仍有四十四人退賽。所有阻礙都是設計好的,克服它們就是榮耀,而且不只挑戰自我,還應該要「樂在其中」,甚至同時······欣賞美景?
形式是馬拉松,內涵是身心的饗宴
我體驗到一個新世代,同時也是個人首次的山徑越野。和其他人一樣,我有時候不得不慢下來用走的,但這並非自暴自棄,絲毫不覺得丟臉。比賽後半我跌跌撞撞總是被人超過,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對我說:「加油!」「跑得好!」不對吧,我這叫苟延殘喘。其實開賽之後沒多久,我的標準就降低到能跑完就好。
超馬本屬於年輕男子,現在也擴及女性與高齡。那次比賽的女性第一名露西·史金納(LucySkinner)當時二十六歲,是全場第二,也就是只輸給一個男性。另外,不出所料,前13位完賽者只有一人不在20到39歲這個區間。我個人成績精確到百分之一秒,但感覺無論對自己或其他人都沒有多大意義。由於山徑各有特色,所謂的「紀錄」都只適用同樣路線的比賽。182位完賽者之中,我才第143名,但也勝過20到49歲組裡的一成六、50到69歲組裡的三成。70歲以上組我拿了第一,實際上就我最老,下一位小我十歲之多。這把年紀還能和大家一起跑步,我已經覺得無比感動。
本文摘自《跟生命時鐘一起跑:活到老跑到老的生物學家對時間節律與老化的自然觀察和省思》/伯恩.韓瑞希(生物學家、超級馬拉松跑者)/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