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和「想太多」相伴而生
許多人驚訝地發現,完美主義和想太多是相伴而生的,扮演著我們預料之外的角色,一旦我們理解其中的關連,就能看出完美主義傾向如何助長過度思考。
當我們面臨決定時,完美主義所要求的高標準,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無論是分析迫在眉睫、攸關生死的決策,或是困在過去,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們其實就是希望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我們將正確視同於完美,那會非常危險,因為在追求完美時,我們會陷入僵局、無所作為。 當完美主義主宰我們時,如果我們無法判斷在特定情況下,什麼是絕對正確的最佳選擇,除了為之煩惱以外,我們什麼也不做。是的,這就是分析癱瘓。
在制定決策之前,過度思考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最終會像七歲的威爾一樣,既不能留,也不能走。但過度思考並不一定只在做決定之前發生,由完美主義驅動的過度思考,常在「假如……」和「事後質疑」兩者間擺盪。即使決定的時刻已經過去,但我們仍會專注在這個決定,分析自己當時應該要做什麼才對。
我們當中有多少人,曾因為不斷檢視自己當時說或做了什麼,而一直折磨自己?即使已把事情處理得很好,仍可能會聚焦在一件我們希望自己能用不同方式處理的事情上。雖然早已做了這個決定,還是不能將之拋在腦後。我們沒有權衡現有的選擇,據以做出決定,然後繼續前進,而是不斷回到決策過程,想知道自己是否做對了選擇,如果換一個不同的選擇是否為時已晚?
所有這些事後質疑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徒增我們的壓力負荷,而且限制我們日後制定明智決策的能力。
在實驗中並不存在「要麼做對,要麼再做一次」的問題,反而是「嘗試一下,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或者「嘗試一下,然後再做一遍」,把你第一次學到的所有東西結合起來。這種疊代法使我們不必總覺得需要做對。我們可以藉由嘗試一些事情,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以迅速得到好消息,而不是坐等確定之後再採取行動。不需要為正確的決定而苦惱,也很少會後悔,因為你需要的只是一個答案,而非勝利。
本文摘自《別想了,好好生活吧!:停止無建設性的反覆思考,緩解多慮的焦躁,克服決策疲勞,把心力用在值得的事情上》/安妮.博吉爾(部落格作家)/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