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黃金是一項好投資,如果經濟垮了,這筆投資可以資助我。
真相:黃金的歷史紀錄並不好,而且經濟崩潰的時候並不會被拿出來用。
黃金一直被視為人人都該擁有的穩定投資標的,也因此被兜售。 (編輯推薦:金價看漲?買黃金真的保值嗎?吳淡如給2個忠告,你就知道巴菲特為何不買黃金)
古老的智慧之言說道:「自古以來,黃金就是人類用來交換物資和服務的基準。」傳播迷思的人順藤摸瓜跟進這種說法,並表示在失敗的經濟體中,黃金是唯一可以保值的東西。「你會擁有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這套推銷辭令即是如此延續下去的。聽到這些行銷話術,人們就會在懷抱虛假的安全感、對風險否認的幻覺下,購買黃金作為一種投資。
真相是,黃金是很差勁的投資標的,長期以來的表現一直都不怎麼樣。遠自拿破崙時代開始,平均投報率約在年增2%上下。在比較近代的歷史紀錄中,有五十年的時間裡黃金的投資報酬率約為4.4%,跟通貨膨脹比率大致相同,只比存款利率稍高一點點。然而,同一期間,透過良好的成長型股票共同基金的獲利,可以落在12%左右。不過,在那五十年間,波動高到不可思議,還有大量的風險。
雖然自2001年起,黃金表現得非常好,但綜觀歷史,也僅有這五年可以看到如此良好的投資報酬率。而且,這樣的報酬率大多是基於九一一事件、以及2008到2009年的經濟大海嘯所帶來的末日情緒所推進。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即經濟垮掉時,黃金並無用武之地。歷史顯示,當一個經濟體徹底崩潰時,首先出現的會是以物易物的黑市系統,人們會用物資換取其他物資或服務。在原始文化中,日用品常常會成為交易的媒介,在失敗的經濟體中,同樣的現象也會短暫發生。某項技能、一條藍色牛仔褲或一桶瓦斯都會變得價值連城,金幣或金塊則否。當一個新政府從一片斷垣殘壁中崛起時,通常會建立新的紙幣或錢幣系統。黃金充其量只能起到次要作用,而黃金投資客將感到懊惱,轉而認為在一個失敗的經濟體裡,房地產或知識才是當初比較好的避險標的。
迷思:如果我加入這些社團、買了這套課程,那麼我每週工作三小時就可以快速致富。
真相:沒有人是每週工作三小時就可以賺取六位數的美金收入。
最近有位男士寄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他做了個提案,提到可以給我五百倍的投資報酬率。他表示自己對於這筆「投資」的前景相當看好,也讓幾位朋友參與了這筆交易(噢,不)。他行程滿檔,空檔不多,但如果我想跟他見面的話,他會騰出時間來。謝謝先不用,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我知道這是場騙局。五百倍的投報率不會成真,我不會浪費時間去討論或試著找出其邏輯上的缺失。這就是一場騙局,就此打住。遇到這類人,趕快逃走,逃得愈快愈好!
本文摘自《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從擺脫負債到安穩退休的理財7步驟》/戴夫.拉姆齊(理財專家、作家、主持人)/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