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金錢變成時間
決定你何時能退休的關鍵不在於收入多寡,而是儲蓄,這用直覺想就能了解。假設有人一年淨賺100萬;但每年支出也高達100萬,他們就永遠無法退休,因為他們百分之百得仰賴工作維生。要是斷絕收入來源就完蛋了,只因沒有存下半毛錢。如果有人年收入4萬;但只花3萬,那他們就贏了。表面風光的百萬富翁實際上的儲蓄率是0%,而收入一般的普通人,卻能存下25%的所得。
根據所得儲蓄率來推算一個人要工作多少年才能退休,結果如下圖所示:
這張圖並非空穴來風。這些數據預測是根據4%法則推導而來。
看清楚了嗎?很好。讓我來說明一下:圖中橫軸代表你的儲蓄率,也就是稅後收入扣除支出後的餘額,從5%到100%不等。縱軸則是距離退休的時間(以年為單位),假設一個人白手起家,名下沒有半毛錢。曲線代表退休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從1%到10%不等。
美國人平均儲蓄率是5%到10%,從上圖可知,假設某人的投資組合年化報酬率在6%或7%左右,他們就得工作40年才能退休。
這張圖有幾個值得玩味的地方:首先,上面完全沒有標出所得。不管你年薪只有5萬還是高達50萬通通不重要,唯一的重點就是你的儲蓄率。第二,圖形。曲線意味著當儲蓄率提高,你正在做兩件事:減少生活開銷(代表你的投資組合目標規模也隨之縮小)並加碼投資,每年投入更多資金到投資組合中。基本上,你跑得愈快,距離終點線就愈近。這種效應使算式變成對數運算,而非線性函數。也就是說,儲蓄率任何些微的變化,都將對你退休的時間產生驚人影響,尤其是在圖表的左半部。只要把儲蓄率從10%拉高到15%,就可以讓你的工作年限減少7年以上。
第三,不同曲線(各自代表不同投資報酬率)從左上開展,一路往右下延伸最後匯合。我在前面第十章提到,你為了投資所付的費用,任何微小的變化,長久下來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此也是同樣道理。假設你的儲蓄率不高,距離退休時間又很長(40多年),由於複利的加乘效果,最後的投資報酬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這意味著落在左半部的人(圖14-3),必須學會正確管理投資,這一點相當重要。
對這些人來說,4%和6%年投資報酬率的差別,對退休早晚的影響,最長可達10年。反觀右半部的存錢高手,他們的收入高低對退休時間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他們實在太會存錢,即使投資報酬相對微薄也不足為懼。
過去的錯誤並不重要,重點是現在該怎麼做,這句話靠的就是這套運算。即使你過去財務狀況一塌糊塗、活到四五十歲或名下一毛不剩時才看到這篇文章,現在就加緊腳步努力存錢,依然有機會迎頭趕上。
從資產淨額0元開始,明天把儲蓄率衝到60%到70%,還是能在十年內順利退休(我知道這比例聽起來很高,實際上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在儲蓄率這麼高的情況下,投資報酬率對退休的影響相對有限,只要你把錢通通存起來,最後還是能成為人生勝利組。
本文摘自《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學會運用收益護盾+緩衝基金+股市投資的黃金配比,縮短辦公室社畜人生,提早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沈慧卉、梁宏峻(理財作家)/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