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獨處的人生況味
梭羅住在華爾登湖畔寫成的那本書《湖濱散記》,引起很大的震撼和迴響。為了體會梭羅一個人在華爾登湖畔隱居兩年時如何獨處,我特地於二○一四年一月到華爾登湖畔他曾經隱居的地方去體會一番。
華爾登湖位於美國東岸麻州的康科德鎮的郊外,被很多樹木環繞,是與世隔絕的一座湖。站在梭羅曾住了兩年的地方,我問自己,要我一個人在那個地方隱居兩年,有沒有可能?我會有什麼感覺? (編輯推薦:農村獨居日常湧30萬點閱!68歲爆紅YouTuber:與丈夫分開住,是時候為自己而活)
從小在台灣生長的我,舉目所及都是人,看人是我的愛好之一。因此,我對自己說,我做不到。而梭羅白天外出講課或訪友,並不是日夜都在湖畔。
後來我進入康科德鎮,那是梭羅出生長大的一個小鎮,也拜訪了梭羅的家,以及美國思想家和文學家《論自然》的作者愛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紅字》的作者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及《小婦人》的作者奧爾柯特(LouisaMayAlcott,1832–1888)等人的家。
除了拜訪了這四位作家生前的居住地,我甚至還拜訪了他們長眠的山谷。康科德鎮是一個有意思的城市,非常體貼的把四個作家的長眠之地安排得很靠近。這樣一來,連死後要談論想法或寫作,都有適當的伴可以討論。
因此,不論是隱居或共居,在精神上,梭羅都不寂寞。甚至連長眠的地方,他也有其他三位作家為伴。
人無法離群索居
這就表示了,我們是人,我們很難離群索居。但我們隨時都要獨處,因此,我們得培養獨處的能力。我們得承認,獨處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獨處時,一個人要能夠自在,非要有很強的定力和沉靜的內力不可。 (編輯推薦:妹妹走了,就在她獨居的家裡…呂秋遠:如果你決定獨居一輩子,請做好10件事)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有獨處的時光。有的人獨居,獨處的時間就更長。而有伴侶或家人共居者,還是會有獨處的機會。
無論對東方社會或西方社會來說,獨處,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而且,以傳統角度來說,東方社會對於單身者,總容易給予異樣的眼光,好像不成群結隊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不過,就算是獨居,也總有一些朋友和家人;一個人居住,也還是會和朋友相處,或一起旅行,一起做些什麼事情。獨處,不必然就會寂寞。獨處也許是一種孤獨的境界,但獨處和寂寞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 (編輯推薦:租套房獨居不買房!82歲陳淑芳:我的財產不留給孩子,錢告別式用得上就好)
一般來說,作家擁有較強的獨處能力。說我好了,在寫書期間,我就喜歡獨處。在獨處下,我的思考更深入,我的創作力更強。但在平時,我是很人來瘋的人。那也表示,在很多人與我一起時,我無法靜下來專心寫書。
獨處:駕馭自己的心
我的一位朋友退休時,慌亂得很。他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獨處,後來,他發現獨處很簡單,獨處也很自在和快樂。
「你怎麼學習獨處的?」我問他。
「獨處最難駕馭的是自己的心。」他說。
他告訴我:「儒家講求道德的人生,道家是藝術的人生,佛家於世間則力行慈悲喜捨。仁義禮智信、逍遙自然清靜無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若能調和做為個人的參考,是不錯的主意。宗教信仰也有助於老年獨處,任何宗教均可,藉由禮敬、禮拜或禱告等都能讓自己安詳平靜。畢竟學習或參與任何活動之餘,總是得回歸獨處。」
他還告訴我,淡泊寧靜+捨得=老年獨處+維他命。
獨處,是每個人都該具有的現代生存能力。不論是自願獨處,或被迫獨處;不論是住在城市中,或住在山區小鎮,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獨處,只是大部分時間環繞著一些人,也被一些人所環繞,因此,我們忽略了自己其實正在獨處。 (編輯推薦:87歲山中獨居30年,喝咖啡、看英文雜誌…洪雪珍:我找到獨立老的典範,原來可以老得不一樣)
要能夠和自己相處,就要喜歡自己,養成接受自己的能力。獨處時,怎麼讓自己舒服些呢?下一頁分享適合獨處時做的幾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