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50、60歲後要定期整理資產?3分鐘看懂國稅局不會告訴你的事!
回想起3-4年前考CFP國際認證理財顧問的過程,計算遺產稅是必考的題目。題目都會給資產狀況,如銀行存款、定存單、外幣、上市櫃股票、房子、土地、農地、房貸、信貸、汽車、金條、保單…等資訊,哪些免稅、哪些需計入遺產總額,加加減減後,再依照超過免稅額的部分乘以10~20%遺產稅稅率,計算出需繳多少遺產稅。 (編輯推薦:白白被多扣遺產稅!長輩替子女投保,3個NG行為小心被國稅局盯上課重稅)
直到自己處理第一件繼承,才知道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客戶家人因心肌梗塞離開,處理完後事開始辦繼承,我問了客戶:「你爸爸哪邊有資產?哪幾間銀行有存款?金額多少?房子有幾間?有沒有海外資產?有沒有其他債務或借據?」,客戶一問三不知。事後想想覺得自己問的問題也很好笑,雖然自己也考過理財顧問,老實說自己不清楚家人的財務狀況,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遺產稅申報流程(僅供參考)
後續跟著客戶到國稅局、銀行公會、保險公會、地政機關等調資料,拼拼湊湊才找到有記名的資產,然而是否還有其他資產、負債我們都不確定,只能以既有的資產辦理繼承。
雖然9月1日起國稅局開放一站式查詢遺產,但並非所有資產都查的到,因此建議50、60歲後每1~2年定期整理自己的資產,幫自己列資產清冊,包含國內、國外有哪些資產、負債,甚至是否有借名登記的資產、民間借貸都記錄下來,可以夾在個人保單內、私人保險箱、如果未來有狀況家人找的到的地方,供未來家人找尋財產使用。 (編輯推薦:申報遺產稅,搞錯可能要多繳錢!律師:遺產分配前還有4個步驟要完成)
整理遺產是申報遺產的開始,後續還有國稅局核定、繳稅、繼承等流程。
本文授權轉載自「昌的保險交流網」原文出處/<傳承篇>為什麼50、60歲後要定期整理資產?國稅局不會告訴你的事
作者簡介:蔡政錩,在保險經紀業服務近十年,超過500位客戶,有證券分析師、CFP理財顧問等15張金融證照,亦在個人部落格、各大知名財經媒體發表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