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通膨對財富的影響,時間是最大的敵人,但時間也是使財富成長的最大資產。如果你也傾向定期從薪資中撥出一筆錢來投資,一步一腳印地累積財富,來看看專家如何分析「分散時間投資」的策略與優點。
_
撰寫本文之際,我也即將進入39歲,請容我悼念逝去的30歲年代。根據社會安全制度的精算表,與我同齡的人平均會活到79歲。如果從樂觀的角度來看,我的壽命高於平均值,意思是我還有大約40幾年,來替餘生的財務做好準備。
在接下來的40至50年間,我預計會經歷至少十次的熊市,其中五六次會造成股市崩盤,這段期間大概至少也會有七八次不景氣,或許更多也說不定。
我可以對上述數字打包票嗎?沒有人能對市場或經濟打包票,但倒是可以以歷史為借鏡。1970至2019年的50年間,有過7次不景氣、10次熊市和4次大崩盤,在美國股票市場造成的損失超過30%。1920至1969年的50年間,發生過11次不景氣、15次熊市和8次大崩盤,為美國股市帶來超過30%的損失。
熊市、慘烈的崩盤和不景氣,對投資人來說是人生的現實,我們在這個制度下儲蓄和投資,而這些是制度的特點,並不是瑕疵。因此,你最好習慣應付這些事,因為它們不會、也不可能很快消失,由於市場和經濟體是由人類所主導,而人類總是會做過頭,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年輕的好處,在於不需要算準進場時機
然而,股市崩盤和經濟走下坡的風險,並不是對每個人而言都一樣嚴重。在處理一輩子的積蓄時,如何看待無可避免的挫折,與你當下所處的人生階段較有關係,而不是你認為這些時期多麼可怕,不同的人對風險的看法也不同,端視他們處在投資者生命週期中的位置。
年輕時,人力資本(又稱為終生所得潛能)遠大於投資資本,如果你20幾歲、30幾歲、甚至40幾歲,未來還有很多年可以做個淨儲蓄者或淨所得者,也就是說,你應該歡迎市場波動,而不是害怕。股市不振會使股息殖利率上升、股價降低,你將有更多機會用較低的價格買股票,當下或許不好受,但如果你有定期儲蓄,這會是件好事。
有句俗話說,股市是唯一當商品便宜賣、而所有顧客一哄而散的地方。股市下跌時採取的行動對投資成敗的影響,大於在股市上漲時的行動。問題在於當股市崩盤時,人們總會想趕緊出脫持股,而遲遲不敢進場。如果時間站在你這邊,就沒必要擔心何時該把儲存的退休金投入股市,特別是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年輕的好處,在於不需要算準進場時機,一樣可以投資成功;你可以等到熊市結束,因為未來還有漫長的時間。
退休時更該思考如何投資終身積蓄來養老
另一方面,退休族群缺少人力資本,但(可能)坐擁大量財務資本。人們愈活愈長壽,意思是當你退休時,不代表不用再做金錢管理,而是必須多思考該如何投資終身積蓄來養老,因為你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股市停止下跌,也沒有賺取收入的能力,在股市下跌時逢低把新存下來的錢拿去買股票。
市場風險代表的意義,不僅會因為你所處的投資生命週期而不同,也受你的個性所影響。你作為投資人的風險概況,取決於你的能力、冒險的意願和需求這三者的組合。這三股力量很少處在平衡狀態,永遠需要取捨。
- 你能承受多少風險,包含你還剩多少時間能儲存退休養老金、流動性限制(liquidityconst-raints)、收入概況,以及財務資源。
- 你願意承受多少風險,與你的風險偏好有關,也就是你增長財富的欲望與保護財富的欲望,兩者之間的差距。
- 你對承受風險的需求,與達到你的目標尚需要多少報酬率有關。
對退休毫無準備的人,也許需要多承受一點風險,以便達到目標,但他們或許沒有這種意願或能力。
存了很多錢的人,也許有意願、也有能力承受更多風險來增長財富,但他們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做,因為他們已經是人生勝利組。
達到正確的投資組合何其困難,幸好世界上沒有所謂完美的投資組合,唯有事後才知道何謂完美的投資組合。
然而,就算有完美的投資策略,如果不能長時間遵守,還是沒有用。遵守一個還不錯的投資策略,遠遠好過無法遵守的絕佳投資策略。 紀律加上長期的投資時間,是理財成功的平衡裝置。
你承受市場損失並貫徹計畫的能力,終究取決於期間的長度、風險概況、人力資本、性格特質和自我。當你在做關於金錢的決定時,如果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自己所處的狀況與不足之處,就不可能確實衡量自身的風險耐受度。
定期定額分攤成本、跟只在絕對低點才投入資金,哪個更賺錢?下一頁告訴你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