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人生的後幾年裡,人生之河還是暗潮洶湧,而研究的證據也顯示如此。我在前面幾章曾經討論過,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看法大相逕庭。經濟學家研究大數據後,發現幸福曲線在中年到達谷底後會開始不斷上升;但是心理學家針對個別的人研究,則認為沒有所謂的中年危機。
然而如果從經濟學家研究的是「人生的暗流」,而心理學家是研究「個體的心理經歷」這個角度來看,那麼兩者的觀點並不矛盾,他們的看法都適用於中年期。
至於中年之後的數十年晚年人生,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看法倒是一致的,來自大數據和個體研究都顯示相同的結論。這個結果說明了我父親對衰老的看法是錯誤的,老化並不是情感和身體的惡化過程。接著,我們來粗淺瞭解這些研究。
一、大約五十歲之後,壓力開始下降
很多人發現了這個特點,包括我自己。當我要求受訪者描述自己每個十年階段性的感受時,二十歲時期與「壓力」相關的描述出現得很頻繁,到了三十歲左右增加更多,一直會維持到四十歲時期。
但是到了五十歲時期,壓力出現的次數就掉到比二十歲時期還低,然後持續往下降。
「忙碌」、「工作」這兩個詞出現的頻率也和壓力一樣。這說明了壓力會因為退休的關係而下降只是部分原因,壓力早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就開始下降了,且是顯著地下降。 (編輯推薦:身上背負的越少、心上的自由越大!醫師:減法人生3步驟,養生更加分)
在和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家亞瑟.史東(ArthurStone)的談話中我深刻意識到這點,他是專門研究幸福曲線的專家,學的是臨床心理學,長年幫人解決因壓力、痛苦、疲勞及其他日常生活的挑戰所帶來的身心影響。
他說,蓋洛普民調公司曾調查美國一百五十萬人的前一天是否感到壓力,結果和上述我所說壓力出現的規律非常吻合:一半或半數以上十八至五十歲的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們前一天曾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從五十歲到七十歲,則大約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下降趨勢呈線性。
在這百分之二十裡主要是有健康問題的人,且下降幅度非常明顯,速度和規律同樣也很驚人,在科學研究中這樣的模式很少出現。
於是他和另外兩位南加大同事察看了另外兩個非常標準的數據模組,結果也是一樣。史東告訴我,雖然數據資料更複雜,但是五十到七十歲的壓力水平同樣下降了。
為了瞭解壓力為何急劇下降的原因,他們調整了二十個衡量標準的變量,幾乎所有能夠想到會影響壓力的因素(例如健康、孩子、婚姻等)都調整了,但是規律模式仍然沒變,事實上,反而變得更明顯,就好像光是年齡增長就能減少壓力一樣,也或許是某種未知的原因造成壓力變小。
史東自己也做了一個非正式的調查,他問人們是否願意回到二十歲時,只有一個人願意,其他人都說:「不願意,我想留在現在的歲數。」而且不管是哪種調查都顯示出驚人的一致性。
二、情緒調節的能力改善了
「年輕人常因情緒調節能力差而受苦。」蘿拉.卡斯登森綜合自己和他人的研究後這樣說。
我們應該都還記得自己在年輕時的情緒起伏,高漲時很高昂,低落時很沮喪,極端的情緒變化雖然很刺激,但正如史東的非正式調查所顯示,很多人在經歷過那段歲月後都不願再回頭重溫一遍。
人的多變情緒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穩定下來的部分原因,可能是人生的經歷增加了。
「人們意識到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從中學到一些經驗,這多少也讓情緒變得穩定些。」康乃爾大學的心理學家依蓮.威辛頓(ElaineWethington)告訴我,「因此他們會告訴自己,別再為這些事苦惱了。」
隨著年齡增加而情緒變穩定,另外還有個原因似乎跟年齡本身,甚至是跟生物學有關,這個我會在後面探討。
一般人對憂鬱症的認識跟對老年人的印象一樣,充滿錯誤的刻板認知。在拿年齡來開玩笑的漫畫中,少不了脾氣古怪的老頭,但其實老年人對苦楚的抱怨其實和你想的不一樣。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