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發文提到,過去總統府曾多次邀請楊秀卿藝師演出,「秀卿藝師的熱情,總是能感染許多人,雖然早年她曾遇過許多挫折,但因為樂觀的個性以及堅強的性格,讓她不僅克服命運的挑戰,更帶給台灣人歡笑。」
致力於傳承與推廣說唱的楊秀卿,作育英才無數、獲獎不斷,1989年獲得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2003年獲文化總會頒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第11屆國家文藝獎、2009年經文建會(今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有「人間國寶」之稱,2021年獲頒第40屆行政院文化獎。
克服殘疾、失明,
從村口賣唱到電台熱播,
楊秀卿終身奉獻「說唱」技藝
楊秀卿藝師1934年出生,因戶口晚報兩年,因此實際年齡比法定年齡多出2歲。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寫道,4歲的楊秀卿因為感冒延誤就醫,導致雙目失明。因眼疾之故,自幼為謀生而學習說唱表演,迄今逾70年。
楊秀卿10歲被送到基隆以賣唱為生的蕭家收養,改變了她的一生。在她13歲時便向師姊蕭腰學習唸歌技藝和月琴彈奏,展開到處走唱的歌仔先生涯,村莊口、酒家、茶室或工廠等地方都去過;14歲時因右腳長膿瘡,造成殘疾而不良於行。
楊秀卿的說唱人生沒有因為殘疾結束,但戰後時期,因為政治因素,讓台語唸歌受到不少的限制,大環境驟變影響走唱事業,23歲結婚生子之後,她和丈夫轉戰賣膏藥的市場,便與夫婿楊再興改行跑江湖賣膏藥,並藉由改良的口白歌仔演唱方式,招徠許多顧客而行遍全臺灣。
一邊賣藥,一邊靠著改良過的演唱方式招攬不少顧客,最後更轉戰電台,把獨特的唸歌風格傳到各地的聽眾耳裡,鼎盛時期裡全台更有53家電台在放送她的表演曲目。楊秀卿在1968年定居,接續20多年的廣播說唱,亦從此奠定在民間歌仔界的聲望。
圖片來源/ 中華文化總會
文化部表示,楊秀卿的前半生雖然坎坷,但憑藉其樂觀天性和堅強毅力,不僅走出了命運的悲情、帶給無數觀眾歡笑,不只將臺灣說唱藝術中閩南語古調的用詞和音樂性發揮得極好,獨創的「口白歌仔」更讓台灣傳統文化延續下去。2009年起即配合文化部進行師徒制的說唱傳習計畫,如今枝繁葉茂,即便藝師不在,徒子徒孫仍會陸續錄製、發行其精華作品,持續將技藝發揚光大,為後世留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獨挑唸歌藝師大樑,終生盼望說唱文化能「一代傳一代」
文化部長李永得指出,藝師楊秀卿一生熱心教學、不計報酬,奉獻臺灣傳統民間說唱的保存與傳承,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唸歌文化,不論是得到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唸啥咪歌》,或是《公視》唸歌走江湖的專題影片中提到,楊秀卿和年輕一代融合唸歌與RAP文化的表演,都顯現了她即便隨著年代變化,傳統技藝需要新舊相通,仍堅持將說唱發揚光大的精神。
對於說唱的未來,楊秀卿認為這是臺灣的文化,希望學生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雖溘然離世,楊秀卿藝師無私奉獻精神將永為後世所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