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這麼煩惱,只要事先判斷自己是屬於哪種請假狀況,除了請特休可以領全薪外,甚至有些不請特休假也不會被扣薪,而目前最受矚目的快篩議題,勞工是否一定要快篩才能上班、接種三劑疫苗?以下介紹勞工防疫請假攻略,防疫同時別忘自己的權益。 (編輯推薦:4/22新規上路,旅行團、健身房都要打滿三劑!沒打疫苗會被罰錢嗎?8大QA一次看)
Q1:防疫期間想自主請假在家,請什麼假才不會扣薪?
根據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在臉書粉專《小勞男孩向前行》上分享的資訊,不論是要在家照顧年幼的子女、年邁的長輩,或是接種疫苗、自主健康管理、檢疫或隔離者,都有機會申請到全薪或不扣薪的假別,還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讓勞工朋友乖乖在家防疫,也免擔心經濟壓力。
更多防疫補償金的資訊到這裡看: 被匡列隔離有防疫補償金!居家隔離、照顧者每天補助1千元,申請資格與方法QA
圖片來源/ 小勞男孩向前行-Facebook
(1)我因小孩停課或停托、長照機構暫停,需居家照顧家人
若是因為學校、安親班、長照機構停止營運,讓家中出現需要照顧的12歲以下的就學就托子女、就讀國、高中職、五專1-3年級,並持有身心障礙證明子女,或是原接受日、長照機構服務的身心障礙者或失能者,都可以請特休、防疫照顧假或家庭照顧假,除了特休可領全薪外,另外兩種假別則為無薪。
【不一定有薪水】防疫照顧假有沒有薪水?要看公司。事實上,針對防疫照顧假,政府未強制企業給薪,所以公司不一定要支薪,但絕對不能扣薪,不能視為缺勤、影響全勤獎金等。不過雇主若有在防疫照顧假期間,照常發薪水給員工,當年度申報所得額時該筆薪資費用的節稅額度能加倍。 (編輯推薦:報稅延到6月底、財政部公布退稅時程!手機報稅升級+省稅小確幸4大變化一次看)
圖片來源/ 勞動部-Facebook
(2)我需要自主健康管理
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時,若非新冠肺炎而有其他病徵者,可以請特休領全薪,或是請傷病假領半薪;若是勞工提出自主隔離的話,可以請特休來領全薪,或是無薪的事假。
【有薪水的情況】但另一種情況,員工如果是配合雇主,因應雇主要求而在家自主隔離的話,雇主就必須照常給付薪資。
(3)我需要居家隔離
【有薪水的情況】若因為執行職務而必須進行檢疫或隔離時,勞工可以申請「檢疫隔離假」領全薪,但不能申請每日千元的防疫補償金。
要是因為個人因素而需要居家隔離,勞工則可以請特休領全薪,或是無薪的檢疫隔離假,選擇後者的人在請假期間未領薪資,故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
圖片來源/ 勞動部-Facebook
(4)我確診了,需要隔離治療
【有薪水補償的情況】倘若勞工因為執行職務而感染新冠肺炎,便屬於「職業災害」的一種,這時候就可以請公傷病假領原工資補償!
若是因個人因素確診者,則能請特休領全薪、半薪的普通傷病假及無薪的事假,但確診者不能申請防疫補償金。
另外,若因為居家照護治療而導致無收入的狀況,也可以申請勞保傷病給付,讓防疫生活多一點保障。詳細申請資格、辦理方法請見: 確診居家照護可領勞保傷病給付,最高逾5千元!快速看懂有多少錢、2方式申請
圖片來源/ 勞動部-Facebook
(5)我接種疫苗後有不良反應
最後則是接種疫苗出現不良反應的話,可以請不支薪也不扣薪的「疫苗接種假」,好好在家休養。可以請疫苗接種假的時間是自接種日起到隔天24時止,但是沒有薪水,不屬於半薪病假。
Q2:我是密切接觸者,但還沒收到居隔通知書,該怎麼請假?
當勞工收到通知為「需要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卻還沒有居家隔離通知書可以申請防疫隔離假的話,該怎麼辦?新北市政府勞工局題型有兩種變通方式:
- 雇主可破例先提供防疫隔離假,等之後居隔書到手後再補附證明
- 請勞工先請特休或事假等其他假別,等提出證明後再修正為防疫隔離假
圖片來源/ 我的新北市-Facebook
Q3:雇主可強制勞工一定要打滿三劑或快篩、PCR嗎?
不行(除非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有強制要求)。
除非是指揮中心宣布「必打疫苗或出示快篩」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衛生福利機構、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等24類工作場所人員,其餘場合的雇主皆不得強迫員工施打疫苗、快篩和PCR,更不能因為勞工沒有配合而拒絕給付薪資、強迫留職停薪。
圖片來源/ 我的新北市-Facebook
另外,雇主也不得強迫居家隔離、照護的員工出示PCR陰性證明才能上工,因居家照護期滿者就會自動解除隔離,無須提供任何證明;位於集中檢疫所或醫院的確診者,則是只需要持「解除隔離通知書」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不需要三番兩次的採檢喔!
圖片來源/ 我的新北市-Facebook
Q4:如果勞工沒有接種疫苗,快篩的費用誰來支付?
由於法規沒有明定,依據條件不同,可分為公費支應及勞雇協商議定兩種狀況。
若為指揮中心因應防疫需要接管之場域快篩對象,檢測費用由公費支應;若是企業基於職場防疫需求,要求勞工接受篩檢,或是像指揮中心要求辦理快篩的特定場所,比如幼稚園或補習班等作為企業營運管理所需,相關費用則為勞雇雙方討論,多為雇主負擔。
圖片來源/ 我的新北市-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