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了一個月後,我學到了三件事:
- 記帳的目標不是省錢
無可諱言,記帳能省錢,但記帳就如同帶著正念吃東西一般,對我最大的幫助是用心花錢。
記帳不意味著不再和朋友下班後去聚餐,或下午不再喝拿鐵,不再去運動課,而是你確定做這些消費解決了生活上哪些問題,或你明白這件消費後滿足了什麼感受,心甘情願去花錢,從此不太容易被推坑或突然失心瘋,這使我和我的金錢關係更緊密。 - 一百元變成零元,快樂不變
開始記帳後發現,同樣的快樂不見得需要花錢。例如,好不容易放晴了,想去公園走走,以前會找公園周邊的小咖啡廳坐坐,少說花個上百元。
現在發現,自己家的咖啡豆還更厲害。煮好咖啡裝在保溫瓶裡,切些生菜、煎雞排,放入保鮮盒,拎著野餐盒,彷彿自己去紐約中央公園野餐。
沒有太緊急的資訊如食譜、小說等,也常到圖書館借書,不會像以前一在網路上看到有人介紹就衝動購書。 - 從記帳對焦人生
當透過記帳把自己的消費攤在陽光下後發現,消費代表你的價值觀,也就代表你,每一筆消費都在為你的人生投票。
練習記帳後會發現,有些消費很難帶來滿足感,也不會讓生命更有價值,例如以前會把逛街當休閒,現在感到無聊或有段空閒時,擦窗戶、清某個抽屜裡的雜物,還比較有成就感。
行銷策略也不太會吸引我的衝動。如賣場的買一送一、第二件五折,也會再三思索是否是真的需要;看到年底瑜伽服打折,也會想想自己已經有超過十件的瑜伽服了。
這不是任何人逼我做的事,也不是為了省錢必須做的事,而是學習看顧錢,而不是無意識地流出去。
金錢會為我所用,雖然錢並沒有賺得更多,但我更自由。
本文摘自《活好: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呼吸合拍的生活》/黃惠如/重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