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樂活
  • 樂活人物
    • 名人理財心法
    • 精彩第二人生
  • 聰明理財
    • 省錢新知
    • 理財第一步
    • 簡單投資術
    • 退休規劃
  • 補助好康
    • 政府補助資源
    • 樂齡生活好康
  • 樂活影音
    • 樂齡學堂
    • 輕鬆養生
  • 自在老後
    • 安寧善終
    • 人際關係
    • 樂齡健康
  • 樂享生活
    • 法律與生活
    • 開運撇步
    • 旅遊好去處
#熱門搜尋
健保費繳多少   0050分割   PUA   退稅補助
今日熱門
自己動刀不麻醉、心梗隔天上工!離島狂醫杜元坤:讓我苦別讓我死,還有太多人要救了
自己動刀不麻醉、心梗隔天上工!離島狂醫杜元坤:讓我苦別讓我死,還有太多人要救了
她得乳癌住院6天自費10多萬、保險賠406萬!達人曝3啟示:錯一步差300萬救命金
她得乳癌住院6天自費10多萬、保險賠406萬!達人曝3啟示:錯一步差300萬救命金
老公走了,驚覺房產竟要分他的兄弟姐妹!專家揭解套方法,善用夫妻間3種贈與免稅
老公走了,驚覺房產竟要分他的兄弟姐妹!專家揭解套方法,善用夫妻間3種贈與免稅
快來追蹤我們
樂活人物
名人理財心法
精彩第二人生
聰明理財
省錢新知
理財第一步
簡單投資術
退休規劃
補助好康
政府補助資源
樂齡生活好康
樂活影音
樂齡學堂
輕鬆養生
自在老後
安寧善終
人際關係
樂齡健康
樂享生活
法律與生活
開運撇步
旅遊好去處
今日熱門
端午節發錢!端午禮金最高1萬元,誰能領?何時入帳?各縣市金額福利一次看
端午節發錢!端午禮金最高1萬元,誰能領?何時入帳?各縣市金額福利一次看
她得乳癌住院6天自費10多萬、保險賠406萬!達人曝3啟示:錯一步差300萬救命金
她得乳癌住院6天自費10多萬、保險賠406萬!達人曝3啟示:錯一步差300萬救命金
老公走了,驚覺房產竟要分他的兄弟姐妹!專家揭解套方法,善用夫妻間3種贈與免稅
老公走了,驚覺房產竟要分他的兄弟姐妹!專家揭解套方法,善用夫妻間3種贈與免稅
首頁 > 自在老後 > 樂齡健康 > 「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其實是言語暴力?心理師: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
自在老後
> 樂齡健康 > 身心保養法 > 「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其實是言語暴力?心理師: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

「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其實是言語暴力?心理師: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

2022-03-08
2,781 人次
「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其實是言語暴力?心理師: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
陳亭亘(諮商心理師)
字級放大
編按:最近在臉書社群上熱議的話題:你遇到比自己大幾歲的人,會從稱呼「姐姐」改叫對方「阿姨」?起初是一則中國媒體的報導,一名41歲女子因為被29歲店員叫「阿姨」感到不悅,認為自己沒有比對方大多少,憤而要店員別稱呼她阿姨,想不到店員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錯,雙方爭吵到最後甚至打了起來。

這個問題每個人心裡或許有自己的答案,甚至有時也無關年齡,很多人總是希望別人稱呼自己「小姐」或名字就好,否則就有種「被叫老」的感覺,更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這種包裝成情緒的控訴,原來也是言語暴力的一種?

本文原旨在討論非暴力溝通的原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她在文章中提到,如果當你聽到「我感覺你說的話讓我不舒服」這類型的句子,會馬上感覺到自己被指責,那你也是那種「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的言語暴力受害者。從小受到這樣類型的語言影響,認為自己要負責別人的情緒,並不是合理的情緒界限,因為「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什麼意思呢?看看心理師怎麼說。
-

包裝在「我感覺」之下的妖魔鬼怪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原則,通常會稱為「感受」。然而這個概念非常容易引起誤解,所以我多半傾向鼓勵大家直接指認「情緒」會更加精確。理由是受限於華人使用語言的習慣,我們實在太常使用以「我感覺⋯⋯」開頭的句子,頻繁到我們幾乎很難意識到自己試圖描述的感受,多半來自於他人,而不是自己。

「我感覺被(你)冷落」「我感覺不受(你)重視」「我(因為你)感覺委屈」「我感覺被(你)情緒勒索」「我感覺被(你)瞧不起」「我覺得(他)一定沒把我放在眼裡」「我覺得(他)不在乎我」⋯⋯

我們在語言上,就時常把「感受」跟「屬於自己的情緒」混為一談。上述這些語句不僅僅暗示著這些情緒跟對方有關,同時暗示是對方造成我的情緒,應該要為此負責。常常使用這樣的語言時,不難想見一方面更遠離自己真實的情緒,也遠離了自己真實的力量。

「我感覺⋯⋯」這個中文發語詞翻譯成英文是「Ifeel⋯⋯」。以此開頭,在英文裡會接下去的就是情緒詞彙,在中文裡卻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垃圾桶,可以銜接的東西非常多,包含:

「我感覺受傷了」「我感覺被冷落了」「我感覺不被在乎」



這看起來像情緒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真的情緒,只是包裝成情緒的「控訴」:

我控訴你讓我受傷,我控訴你冷落我,我控訴你不在乎我。換句話說,就是我要求你為我的情緒負責任,但具體的情緒是什麼,其實沒有說清楚。反正就是要你改變自己的行動,不要讓我經驗到那個情緒。

包裝成情緒的控訴,很多都通往情感勒索。這也是言語暴力的一種。

「我感覺他這樣做一點道理都沒有」「我感覺這件事這麼做不合理」「我感覺他這樣做對○○○不公平」



這類型的語言雖然也是以「我感覺⋯⋯」開頭,但後面的句子其實跟情緒沒有什麼關聯,而是「價值觀」。這一組句子假使正面表述,會成為「我的價值觀是⋯⋯所以我認為他這樣做不合理,對○○○不公平。」但我們通常很少這麼正面表述,而時常讓它隱藏在「感受」裡。

包裝成感受的價值觀,是我們還沒有勇氣正面捍衛的價值觀。

「我感覺不想做」「我感覺不想動」「我感覺不想配合」



這組類型的句子雖然一樣是以「我感覺⋯⋯」開頭,但後面具體想表達的事情是「行動」。假使我們試著正面表述,大概會成為:「抱歉,我現在不想做。」「我現在身體很疲累,不想移動。」「基於⋯⋯我無法配合。」

無法正面拒絕的互動,驗證著充斥言語暴力的情境或過去經驗。

「我感覺很生氣,你不要再說了」「我感覺想哭了,你到底想怎樣」



這組語言不好分辨。並不是這樣開頭就必然與情緒無關,然而細緻分辨的話,時常可以發現,與其說它是情緒,不如說是「工具」。有點像是媽媽只要一動怒,小孩就只能聽話;女朋友只要一哭,男朋友就只能順從;孩子只要一委屈跺腳,爸媽就必須馬上安撫。更準確地說,這是一種工具性的情緒,是我們用來控制局勢的武器,但它不是真的情緒。

工具性的情緒用得越多,就會越遠離自己真實的情緒。就像總是利用生氣讓男朋友來安撫自己,就沒有機會面對「生氣」並不是自己真正的情緒。藏在生氣底層的,也許是對關係的挫折、對關係的無助、對自己的失望、對事情不如預期的沮喪、對努力沒有用的憂鬱。重新指認這些情緒,能幫助我們好好地靠近自己,而不只是陷在「我用情緒控制你/我不想被你的情緒控制」的狀態裡。

「我感覺你冷落我」「我感覺你說的話讓我不舒服」



聽到這種類型的句子時,是否會馬上感覺到自己被指責了?如果有,你也是那種「叫姐姐,不要叫阿姨,人家會難過」的言語暴力受害者。從小受到這樣類型的語言影響,認為自己要負責別人的情緒,並不是合理的情緒界限。阿姨的情緒要她自己面對跟處理,怎麼可能是一個小孩子就能傷害的?阿姨總有一天也要面對自己就是阿姨的事實(by身為阿姨多年的我)。

你可以陪伴支持,但別人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要區分別人的情緒裡有沒有我們的責任,是一個細緻的權力區辨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辨得出來的。簡單地說,假使我們已經確定自己使用著非暴力溝通的語言,那麼對方的情緒就是「對方的責任」。我們能成為善意的支持,幫助對方整理自己,而不是轉身離開。

在展開真正的非暴力溝通以前,我們需要仔細地分辨自己想描述的情緒究竟是不是「真.情緒」,還是上述這些假裝成情緒的價值觀、行動、控訴、以及總是將別人的情緒往自己的身上攬的想法。

這樣的語言,時常讓我們在關係內搶著當受害者,也暗示著對方是加害者。因此,這個彼此情緒勒索的關係,自然沒完沒了。我說一切都是你害的,你也說一切都是我搞的。我們害來害去,有時候不計較,有時候計較;有時候一樣多,有時候你多我少,然後彼此永遠都覺得不公平,覺得自己一直受害、非常委屈。

為了不要再當受害者,需要使用更準確描述情緒的語言、知道如何分辨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情緒」。請繼續看下一頁
  • 1
  • 2
標籤: 身心保養法 情緒 溝通 言語暴力 情緒勒索 非暴力溝通
加入LINE好友 追蹤FB
繼續閱讀下一篇推薦文章
×

聽健康 Podcast

更多收聽平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1
老公走了,驚覺房產竟要分他的兄弟姐妹!專家揭解套方法,善用夫妻間3種贈與免稅
2
78歲肇事翁昏迷,能找妻兒求償嗎?律師給受害家屬5提醒,即便有些事永遠賠不了
3
進香後的好去處,通霄白沙屯媽祖附近8景點必訪!
4
她得乳癌住院6天自費10多萬、保險賠406萬!達人曝3啟示:錯一步差300萬救命金
5
股東會紀念品領取地點時間查詢2025攻略!股東紀念品可以代領嗎?零股股東怎麼領?最晚什麼時候買進才領得到?
6
黃子佼孟耿如離婚為脫產?律師點出1原因根本沒差!這樣做有望討到錢
+看更多
1
78歲肇事翁昏迷,能找妻兒求償嗎?律師給受害家屬5提醒,即便有些事永遠賠不了
2
黃子佼孟耿如離婚為脫產?律師點出1原因根本沒差!這樣做有望討到錢
3
端午補運旺財,命理專家教戰4祕法:自製午時水、備長炭除穢解厄「炭」大錢
4
一開車秒變臉、為小事暴怒?心理師拆解「開車15種行為」暴露的隱藏性格
5
2025年第二個天赦日在5月25日!天赦日是什麼?怎麼拜?從日期到懺悔文/禁忌全攻略
6
端午節發錢!端午禮金最高1萬元,誰能領?何時入帳?各縣市金額福利一次看
+看更多
為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內容
接受並關閉視窗
  • 服務時間
  • 週一~週五
  • 8:30~18:00
  • 客戶服務專線
  • 02-2912-8060
  • 關於早安樂活
  • 關於我們
  • 廣告合作
  • 公益合作
  • 採訪通知
  • 隱私權政策
  • 早安樂活相關
  • 早安健康
  • 早安健康嚴選
  • 早安健康雜誌

早安樂活 版權所有 © 2022 早安樂活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本服務由早安樂活提供。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