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水葬並非將骨灰灑入水中,而是把屍體揹到河邊後予以肢解,然後投入河中餵魚。
以前水葬是屬於較為卑賤的葬法,一般是用於夭折的孩童或是死於傳染病的貧民。
至於樹葬這個名詞更是被誤用了。
樹葬以前被遊獵民族所使用。比如說一群獵人進入深山林內打獵,這一次入山可能三個月或半年後才回家,而在行程中獵人可能因為生病死亡或者被野獸咬死,甚至因其他意外死亡,同行的人不可能放棄打獵行程而特地把屍體送回家,也不可能帶著屍體往前走。
此時獵人們會找棵大樹,在樹杈上用樹枝搭築平台,然後把屍體放在平台上。
有的連平台也不搭,直接將屍體懸掛在樹上。這些屍體在樹上腐化後等回程時再把骨頭取下掩埋或帶回給死者家屬,這就是所謂的樹葬。
「葬」這個字很有意思,上頭是「草」,下面也是「草」,中間的「死」代表亡者,由此可知古代是把死者遺體放在草堆上,然後再覆上一層草,這是最環保的自然葬法。
咱再回到現今來省思台灣的葬法。
當海洋被污染,魚吃骨灰人吃魚?
早期台灣100%採取土葬方式,那個年代的子女膽敢把父母親送去BBQ肯定犯了十惡不赦之罪。但是請問土葬就真的不環保嗎?美英這些國家不是都用土葬嗎?難道他們就是落後國家嗎?
慢慢地台灣人口多了,寸土寸金,活人與死人爭地,套句俗話說:「慢死揀無好地理」,於是政府開始推動火化進塔,十年、二十年過去了,火化成了主流,現在的子女堅持土葬反而被譏為跟不上時代。
時代繼續進步,一座一座的靈骨塔成了「視覺公害」,很多人打拼一輩子也買不起一間房子,因為土地貴了。
雖說土地與房價不斷上漲,但是人還是一直死,死了總要處理,那該怎麼辦呢?於是政府又推動了樹葬與海葬,再把環保的帽子給戴上,這下子好像用火化又成了環境破壞的兇手。
或許再過一段時間發現海洋被污染了,魚吃骨灰人吃魚;又或許發現到公園散步時是踩在先人的骨灰上頭⋯⋯!
土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那咱就來個嫦娥奔月,把骨灰載往外太空吧!
萬一外太空的漂浮物數量又多了呢?別急,水星、火星、冥王星、海王星⋯⋯,再不濟也還有派大星。
到底哪一種葬法最好?我依然會問:「電動車跟汽油車哪一種比較好?」
本文作者為從事殯葬業多年的資深殯葬專家易春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臉書「台灣禮俗研究所」/(原標題:葬法) 原文出處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