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以房養老」,卻擔心為了房貸失去人生樂趣
當我37歲有能力用現金買2套房子時,才下手買1套房,主要是自住。當年購屋經驗頗有趣,賣方是一對年輕夫妻投資客,在SARS後相對低點買進的。2年多後,我讓他們淨賺200多萬元。
當時屋主太太還在簽約時哭哭啼啼地說,對房子很有感情,忽然不想要賣房子了。實際上他們也沒進來住過,直接租給大學生收租,內裝也從沒改過,不知道為何會有感情?
她浪費我2個多小時的時間,一直要提高售價,否則不賣。我原來打算將尾數X萬元去掉,這也是房仲跟我講的一般議價和成交的方式。後來她被房仲說服,才破涕為笑地用「原價」賣給我,還說我賺到了。
那時候我股票的價值,每天跳動的幅度,有時一天都遠大於X萬元這個數字。他們將房子順利出場賣出,期間只付利息,這裡的租金並不便宜,投資報酬率非常好。的確,往後十多年,我若轉手確實可以大賺不少,至少千萬元以上。
買到房子後,房仲要我辦貸款,就去他們合作的銀行辦貸款,讓房仲和理專再賺一手。我本來想用「黑卡」刷卡買房,房仲說公司不允許,因為信用卡公司會賺走5%手續費,只好算了。這張無限卡沒有廣告聲稱的效果,我就把它剪掉了。 (編輯推薦:房價狂漲,貸款買房卻遙不可及?內行人解密:做錯這些事,難怪銀行不借你錢)
後來覺得貸款不划算,雖然利息不高,但我的股價不漲還反跌,就乾脆賣股,將全部房貸還完,前後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基本上,不當屋奴,我的房子也算是「零成本」的。 (編輯推薦:43歲投資晚鳥的波段存股法:打造股利「開心農場」5年養出千萬退休金)
房子只是房子,要有溫度才是家
根據這些經驗,深感購屋的選擇就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房屋是用來自住的,是用來經營生活的空間。買房子之前,問自己幾次:「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很多人會認為:「那樣的房子公設比高得嚇人。」沒錯,公設比高達30%以上,看起來好像很不划算。
以我自己的房子為例,表面上我雖然犧牲了10多坪的公設,實際上我常使用社區超過千坪的公共空間,社區電影院、游泳池、健身房都可盡情使用,而且很少人。每月繳交幾千元的管理費,就能換來物業管理公司專業團隊的服務。以一坪換百坪的購屋術,很實用。 (編輯推薦:家裡太小了?向設計師偷學11個省錢布置小巧思,改造對了小空間瞬間變超大!)
在我與妻子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後,頗有大隱於市的樂趣!我們很開心有這樣的宜居選擇。我住在超高樓層,視野相當好,居高臨下的感覺,有如飛機下降時,可以清楚看見遠處山景和地面的風景。還有,最近新北捷運環狀線開通後,可以讓我每天可以看到火柴盒小汽車在活動。
下一頁繼續看,讓房地產成財庫,一定要理清楚的6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