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旅行諺語說:「好好旅行比抵達目的地更重要。」老黑觀察,參加長途郵輪航程的旅客,大都是來自西方的長者,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在一起相處久了,注意到他們有幾個共同特點,「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期待有一天也能達到這個境界!」
-
旅行,年輕時是教育的一部分;年長後是經驗的一部分。
Travel, in the younger sort, is a part of education; in the elder, a part of experience. –Francis Bacon
我曾三次到訪吳哥窟,第一次跟團,幾天下來,被這個全世界最大宗教遺跡震撼到不行,對亞洲兩個主要宗教:佛教、印度教的產生和傳播有了粗淺認識;對中南半島歷史,尤其高棉民族的興衰,半個世紀前那場駭人聽聞的赤柬風暴,有了超出學校課本之外的了解。
但畢竟時間短、行程趕、天氣熱,雖然興趣被點燃,達到的效果卻有限,幸虧火苗未曾完全熄滅,闊別十年後二度造訪。有了之前經驗,這次選擇自由行,好整以暇的細細欣賞各朝代建築之間相通和不同之處。
我還趁機搭渡輪穿過鄰近的洞里薩湖來到首都金邊,除了走訪幾個和赤柬相關的博物館外,也對現代柬埔寨的自然景觀、政治經濟、社會現況有了近距離接觸和觀察。 (編輯推薦:45歲離職玩遍50國!樂活旅行家老黑:人不輕狂枉少年!只是我的叛逆期中年才開始)
又隔幾年三度造訪,這次吸引我回來的反倒不是古蹟,而是古蹟所在暹粒市的生活型態。我特地挑選一個離城區稍有些距離的渡假村居住,每天最多只花半天看古蹟,其他時間游泳、看書、騎車逛大街,晚上則到有各國美食的夜市大快朵頤,吃飽喝足馬殺雞。
相較於作家蔣勳,三次不多,因為他到過十四次,並寫了本書《吳哥之美》,我對吳哥的興趣和了解比他差遠了,但這三趟前後相距近二十年的相遇相知驗證這句諺語。年輕時,旅行可以補足教育的不足,幫助建立世界觀;年長之後,每一趟旅行,無論動機為何,都是累積人生閱歷,改善生活品質的有效手段。 (編輯推薦:租套房獨居不買房!82歲陳淑芳:我的財產不留給孩子,錢告別式用得上就好)
好好旅行比抵達目的地更重要。
It’s better to travel well than to arrive. –Buddha
參加長途郵輪航程的旅客大都是來自西方的長者,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在一起相處久了,我注意到他們有幾個共同特點:
- 安靜:除非看表演歡呼,否則幾乎任何場合都聽不到有人大聲喧嘩。
- 獨立自主:旅途中不管上岸觀光或航行海上,每天都要做許多選擇,很少見人到處打聽,大都兩人一組或單獨一人研究資料。
- 守時,守秩序:參加團體活動,幾乎無人遲到,活動時間從不拖延,也沒見過插隊、逃票等行為。
- 旅行經驗豐富:從年輕就開始旅行,即使身處陌生,或碰上突發狀況,都能不慌不忙,沉著應對。
- 愛玩愛笑:童心未泯,跳舞、玩遊戲、學樂器、下棋玩牌、運動、游泳,做日光浴,樣樣來。
- 平時穿著簡單樸素,碰上正式晚宴場合,精心裝扮,判若兩人。
- 愛看書:許多人手不離書,逮到任何空檔時間就認真看書。
- 注重健康:每逢航海日,船上所有健身場所都人滿為患。
- 兒孫成群,卻堅持保有自己生活,自己旅行。
- 有幽默感:常拿自己的年齡、體型開玩笑,連行動不便者都不例外。
可能最大特點正如這句諺語所言,無論船上生活或陸上觀光,他們都把好好旅行看得比抵達目的地更重要。
雖然是自己在旅行,但郵輪畢竟是密閉空間,尤其時間這麼長,其他乘客的行為舉止必定影響旅行品質,有幸和這群長者同船渡,是我的福分,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期待有一天也能達到這個境界!
本文摘自《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田臨斌(老黑)/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