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葉金川提供
「生病是人生必修課,只有你如何面對他而已」
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說,老年人最快樂的時間是69歲,這個年紀,是相對來說更沒有負擔的時候,從職場上功成身退、孩子也已經大了,有更多自由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要是此時人生的「健康存摺」見底了,如何在退休、邁入人生下半場時繼續逐夢?
確實,健康是生活的本錢,但我們也能為身體好好療傷。「一台車開七十年,不可能沒有壞掉的東西!但壞掉不影響活動,把他換掉就好!」經歷數次入院治療,曾被淋巴癌、皮膚癌先後驚擾的葉金川,笑稱「癌症是上天的禮物,生病是人生的必修課」,疾病反倒教會他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人不是一生病就變成病人,每個人勢必都得面對生老病死,葉金川認為,該抱著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處理他才是難題所在,畢竟生了病還是要工作、還是要生活,重點是怎麼去面對它。很多事情不如想像般困難,首先得要懂得看開。 (編輯推薦:擺脫執念的「毒」,連排毒都不必!吳若權:做自己是放下,而不是放空)
「如果我沒法醒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
同樣的想法,也套用在生死觀裡頭,所以葉金川對身故的看法也很豁達,他曾寫下〈如果我沒法醒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一文,對自己的孩子喊話,希望自己能夠「活得精彩、走得帥氣,不要管子,有氣切管、尿管、胃管,怕走得牽絆;停止維生治療吧!」既然生命到盡頭,與其被迫續命,不如有尊嚴的長眠下去。 (編輯推薦:斷食善終/媽媽決定斷食自然死、預辦告別式…她用21天善終實錄教我的最後一課)
圖片來源/葉金川提供
「幸福長者武功秘笈」
古人云七十而從心所欲,葉金川覺得,現階段的他是一位幸福的長者。他不吝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語錄,每一則都是他的私房武功秘笈,終點不是追逐名利,不過是簡簡單單往「自在老」邁進。
- 用活動維持每天的活力,是老而不衰的第一步
- 讓自己成為老化最慢的那個人吧
- 健康運動是失能的剋星
- 年輕銀髮族是給社會帶來轉機的鑰匙
- 人生的巔峰在75歲
- 醫療和照護有其極限
- 當個幸福的一流老人
- 從小事開始,做一件感動自己的事
「不用做上流老人,而是做有故事的一流老人」
或許你有發現,葉金川的十大秘笈其中一項是當幸福的一流老人,什麼意思呢?其實近年來日本出現一種稱為「下流老人」的概念,指的是相對於上流社會的底層階級、又窮又孤單的老人;這樣的概念流傳到台灣後,很多人開始憂慮自己的老後生活,在慢性疾病、身體機能退化、健康照護費用增高等狀況下,自己是否能成為無憂的「上流老人」呢?
葉金川認為,不必人人做家財萬貫、政商名流的「上流老人」,因為當個「一流老人」快樂得多,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感受到幸福的長者。通常有幾個特徵會符合,包含:健康有活力、基本的經濟能力、有家人陪伴、有朋友、有社會網絡。
由此可見,這真的不是單看存款定義而來。所以他除了攀登台灣百岳,也攻略不少國外的群山,甚至參加過跳傘、泛舟等高強度的活動。常保健康、活力,同時維持基本的經濟能力,才能在勇往直前的時候無後顧之憂;有家人、朋友、社會網絡陪伴,才能讓你在停下腳步時,還有溫暖的避風港。
葉金川在演講過程中引用澳洲作家布朗妮·維爾(BronnieWare)曾在著作中提到的話:「生命中的五大遺憾,第一個就是人們通常沒有勇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千萬不要讓對生活的期待只是空想,勇敢地拚一回、付諸行動,才是成就精彩人生的功課。
圖片來源/葉金川提供
「不要偷懶,做最晚老化的人」
在《退休,任性一點又何妨》的新書發表會上,葉金川介紹了他的三位「老壯年」朋友,一位年過80仍從事割草、管理墓園的工作,另一位是76歲的台灣70歲組馬拉松冠軍,最後一位從事園藝工作、種香蕉,看不出80歲的外表也讓主持人譚艾珍都忍不住驚嘆:「80歲怎麼長這樣!」
葉金川於演講中分享照片
這些勇健的長者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不停下腳步、持續地活動」,當邁入老後生活,發現坐擁金山銀山已不足掛齒,更要緊的是擁有健康的身體和期待生活的心靈,千萬不要偷懶,只要有鬥志豐富自己,就能夠做最慢老化的人!
「活幾歲不重要,重要的是活每一天都要精采、有意義」
葉金川認為,所有人都該自問「你要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泛舟、跳傘、登山?還是坐輪椅、洗腎、臥床?其實活幾歲都無關緊要,你該怎麼讓自己在身而為人的每分每秒裡過得不遺憾,才是在面對人生下半場時該思考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該怎麼定義「精彩人生」也是靠自己!只要到老也仍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自然會為了追求更多、變得更好,再帶來更亮麗的人生,成就幸福長者的最後一哩路!
從葉金川的分享,不難看出他的生活充滿玩樂,生病後絲毫不減冒險與旅行的興致,讓人好奇他接下來的人生有什麼新的目標呢?葉金川透露,先前旅遊時常在國外短住1、2個月,深度體驗當地生活與文化,這些地方對他來說,就像是世界各地的家,因此也希望著重描述這些深度旅遊經驗。
圖片來源/葉金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