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律師聊天室】照顧自己也是一種優先的選擇
伴侶或配偶出現抑鬱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基本上,這種情形就像身體受傷或是有缺陷一樣,心理也會受傷,輕微的,可能是心理上的感冒;嚴重的,可能是心理上的肺炎。但是,結論都一樣,不可能跟對方說「想開一點,沒事的,你就是想太多」,對方就會豁然開朗。這時候,如果不得其法,可能會懷疑對方有外遇、精神病、無病呻吟等等,特別是當嘗試過種種方法,他還是無法「振作」,就會開始憤怒或是挫折,而對於另一半更不耐煩,甚至想要放棄婚姻。
當然,放棄這段婚姻是一種方法,因為長期陪伴生病的人,是一件非常傷神的事情,這與照顧孩子不一樣,孩子會越來越成熟,但是大人卻不見得會越來越好。這種事,跟感情一樣,投資從來就不見得會有回報。因此,選擇放棄是一條路,如果能夠真正做到斷、捨、離,放棄也是需要勇氣的。
當決定要放棄以後,可能必須把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與兩個人在婚姻關係存續間累積的資產妥善分配。不過,通常有身心狀況的人,對於這些「身外之物」都不會在意,都已經覺得在地獄裡了,這些財物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要結束這段婚姻並不難,難的是,真正下定決心要離開這個人,畢竟時間有了、感情有了,對方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他自己願意的,跟抗壓性不高一點關係也沒有。事實上,許多人就是因為抗壓性太高,才會發生這些問題。
那麼,如果我們決定不離開,而是嘗試要與伴侶的抑鬱相處,可以怎麼做?畢竟與伴侶的情緒共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侶不同的症狀、伴侶本身的個性、家裡目前的氣氛、現實層面的壓力、平日的夫妻關係等等,都會影響到伴侶的努力結果。不過,有幾個大原則可以遵循:
首先,不要給任何建議。很多讓自己更好的方法,他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做不到。給建議,反而像是告訴對方,「別人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這種讓對方聽起來帶有批判性的言語,不會是建議,而是負面的攻擊。事實上,多數伴侶在這時候,寧願對方只要陪伴在身邊就好,至少這代表他不是被拋棄的那個人。
此外,不要想要幫他解決問題,甚至想要為他承擔痛苦,或者把配偶發生這個問題的責任歸咎在自己身上,因此太過用力地想要照顧對方。畢竟對方也不會想要把自己的心情完全透露,困在這種虛幻的情境中,一心只想要將心比心,那是很無謂的,只會讓自己也跟著下地獄而已。只要記得傳達「不論多痛苦,都會在伴侶身邊陪伴」的心意,當伴侶能感受到信任,就可以了。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不斷傳達:「你的人生並非毫無意義,這一點我可以向你證明。即使是現在這種情況,你對我來說,還是不能取代的存在。」
因此,不要試著用憐憫的眼光去看他、同情他,而是嘗試以同理的方式去詢問他,想不想被我們陪伴、需要什麼樣的陪伴,而不是自作主張地覺得自己有資格、有能力陪伴。其次,要衡量自己有多少時間可以陪伴,以什麼樣的方式陪伴,而不是隨意給承諾,例如「我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這種話,而其他不適當的話,更不應該說。要病人想開一點,就像是要斷腿的人跑步一樣,他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這些話只會加深他自責、內縮的狀況。所謂的陪伴,並不是說話,多數時候,沉默是正常的,不要急著想講些什麼。況且,這樣的陪伴,其實很辛苦,也不見得會有成效,挫折是一定的。如果真的累了,自己也得要找出口,如果有朋友能陪伴自己,那是更好。
抑鬱或憂鬱,確實是婚姻殺手,因為很容易讓對方認為是情緒勒索,但是病人其實根本沒有勒索的意思,反而想要逃離這樣的環境,還比較輕鬆。婚姻夠難了,能陪伴、能鼓勵伴侶治療,那是好事,婚姻也能繼續維持下去。不然,逃避其實不可恥,也很有用,照顧自己也是一種優先的選擇。
本文摘自《預見熟年的自己:老後自在的生活法律》/呂秋遠(律師)/三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