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不會被遺忘。三毛在用她一貫充滿幽默和創意的方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的美好與遺憾。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三毛親侄女,雙胞胎中的妹妹陳天慈,也是三毛筆下那個「特別的天使」。在三毛逝世三十周年之際,以回憶性質的散文,回憶幼時和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還有那些,三毛教會我們的事。
-
三毛女漢子手記
有人說三毛走了三十年,有人說三毛從未走,一直在我們心裡。
對於我來說,已經有許久沒有和小姑聊天了,沒有聽她說那些有趣的異國故事,也沒有聽她一直叫背痛,那個她長年寫作留下的宿疾。小姑的形體走了,精神卻一直悄悄活在我們的人生中,用各種方式再生和啟發,默默地延續她的影響力。有時候你不知道哪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就給你的心裡種了顆種子,有的人會常常記得來灌溉,有的人撒完種就不見了,然後在你心裡的種子還是天生天養的長大了,等你回過神,才知道當時撒種的人是用心良苦,我就是這樣一個受惠者。
小時候總聽小姑說起她旅遊的經歷和奇特遭遇,而近年很多人說小姑是女性自覺的先鋒人物。在我看來,小姑是由內而外活出了女人的極致精彩,她不為覺醒而活,只是順著心走。 如今回憶起來,她的人生有幾個關鍵字對我影響至深:勇氣、自由、堅毅。
▲三毛在嘉義縣曾文水庫度假村
三毛在《親愛的三毛》中回覆了很多讀者的來信,一字一句都是小姑親自回的。常常看到她在書桌前認真仔細地閱讀來信,忘了吃飯,忘了睡覺,她就是總把別人的事放在自己之前。這種情感的交流簡單直接,來信的人靜靜敘述心情,有少年的煩惱、情感的疑問、人生的困惑等,回信的人抱著交朋友的心態,希望能幫上忙,就算是一點提醒和安慰也好。我很喜歡這種情感的交流,慢慢地等待,一字一句更顯珍貴。
在其中一篇文章《是美德還是懦弱》中,小姑回復一位讀者關於美德與弱者的關係時,她說道:「勇氣是可貴的,極為可貴,又最難實行,如果凡事缺少了實行的勇氣,再有智慧與仁愛也是枉然。」我一直認為勇氣不是天生的,小孩子可能因為無知而無畏,年紀越大因為懂得越多就越膽小。
有一次聽父親說起和小姑小時候的事。「你們小姑總是膽子大,我年輕時在巷口玩抽香腸,那個老闆出老千,我們一群男生在那兒跟他理論,說不清楚,小姑經過就幫著我們跟老闆說,一堆堆的道理,還一點也不怕那個高大的胖子老闆。小姑就是這樣為了真理會據理力爭的人。」父親接著說,「還有幾次有個遠房親戚欺負奶奶,你們小姑也是站出來幫奶奶說話,大聲把那人罵跑了,當時她才八歲。」我想父親也很為小姑感到驕傲吧,雖然他從不說。
勇氣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大上,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包括小姑也是平凡人。我們沒有拯救地球的超能力,也沒太大的野心,我想小姑在文章中說的勇氣是面對困難,走出舒適圈的勇氣,在生活中把美德實踐出來,不是在腦袋裡空想,做個幻想中的聖人,自得其樂。小姑一直是很實在的人,勇氣是她的善良化成的力量,她用一生成就了勇氣的實踐,從小時候為了奶奶挺身而出,到勇敢為愛出走,完成未知世界的探索。
多數人對三毛的認識是從《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的,書中流浪異國的女子要面對各種讀者很難想像的困難,生活中每天上演各種文化衝突甚至是欺淩,還有離家的想念和對戰火的恐懼。我常常想,一段愛情真能夠全能地包容所有現實的缺陷和人性的掙扎嗎?我是沒碰到過這樣讓我奮不顧身的愛情,不知道有多少讀者碰到過,也真算是幸運了。
三毛的前半生是自由的,心靈和行動上都是,這是很多人一生渴求的境界。當時三毛住在阿雍旁的小鎮上,相對於三毛,那裡的女人卻沒有太多自由。《懸壺濟世》一文中,沙哈拉威女人因為不願意找男醫生看病,情願讓小姑這位半路出家的沙漠醫生看病;《娃娃新娘》中的姑卡,十歲已經嫁做人婦,父母之命沒得選,只能認命。不同文化下,女人的地位不同,享受的自由程度也不同。小姑總說我們很幸運,城市中生活條件沒有沙漠中的艱苦,但當時我還真不知道自由這東西的使用方式,只是單純知道這是個能讓人產生能量的好東西。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不顧後果。自由是在有選擇的權利時懂得做決定,在沒有選擇時保持心靈的自由。人活在世上,太多牽絆,太多不自由,有時候甚至還是自找的。我是個俗人,沒能做到說走就走的瀟灑,也沒能做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常常因為顧忌尷尬,硬生生把抱怨咽了下去,然後回家自己懊惱。
所以我想小姑是想告訴我們,自由就是選擇,而有多少自由就有多少選擇的可能。因為文化和時代不同,女人確實需要更多的付出才能替自己爭取到更多的自由,女人的堅毅也不容小覷。小姑曾說:「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阻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隨著年歲增長,生活的擔子讓我們也只剩心靈上的自由能繼續守護與珍惜。
▲三毛給學生講課
一九八一年,小姑從南美洲回來寫了《萬水千山走遍》,講述墨西哥、洪都拉斯等地的遊記,當時也做了很多場巡迴演講。小姑的行程一向是馬不停蹄,常常回到家都是帶著劇痛的喉嚨、榨乾的腦筋,相信壓力並不小。那場演講人特別多,室內都坐滿了,還在室外的廣場上布置了座位,沒有買票「微服出巡」的爺爺就坐在室外的水泥地上聽小姑聊了兩小時,回來一直說旁邊的學生不停在喊著小姑名字,吵得他聽不清楚自己女兒的聲音。
「妹妹呀,你累吧?今天人好多,我坐在外面,旁邊的學生看到你出來都哭了。」爺爺等小姑一進門就拋出一句,父親對女兒的支持含蓄而真實。奶奶早已在廚房準備了飯菜,知道小姑一定是一場場訪問接著演講,根本沒時間吃飯,又常常一聊起來就忘了吃飯。臺上的三毛,侃侃而談,臺下的陳家女兒在父母眼中是最不會照顧自己的。每晚三更半夜才開始寫作,靈感一來,不吃不喝也要寫,一坐就坐到天亮,腰酸背痛外加肚子餓是家常便飯。
小姑跟我說演講的技巧就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次演講前小姑更是要花很多時間準備,埋首書案。我和姐姐常常在奶奶家過夜,不肯回家,小姑臥室旁的小客廳就是我們的臥房。常常夜裡我一翻身,望過長廊看到小姑臥室的燈還亮著。小姑閱讀的速度很快,她有時會念她的新作品給我們聽,一張張薄薄的稿紙散在床上,斜斜的一字一句,是小姑仔細斟酌下的心血。她握著筆的手指很細,有著我們家遺傳的皺褶,握筆力度體現了那個年代人對工作的認真。她的堅持是一字一句的自我要求,她的修改再修改是力求完美的自律。
就在上次小姑教了我們演講技巧後的一個夜晚,我好奇小姑是不是自己也實踐她的理論,就跑到她臥室,打算偵查一下明天要上臺的小姑是怎麼準備的。
「小姑你在幹嗎?」我故意問。
「我在準備明天耕莘文教院的演講。」小姑看起來很忙。
「那麼累,有賺很多錢嗎?」從小就很實際是我的天分。
「沒有,不收錢的。」小姑和我相反,常常興之所至忘了收錢,講的人開心聽的人受益就好。
「那你講那麼多場幹嗎?乾脆不要講了,和我們去翡翠灣玩,奶奶說你寫字太多背會痛。」我很喜歡去小姑在翡翠灣的海邊小公寓度週末,聽她講故事。
後來小姑又一連講了三場,每場兩小時,場場都爆滿。她沒有讓觀眾失望,卻讓家人很心疼。這是女人的堅毅,也是對喜歡她的人的感謝。很多人崇拜三毛的天分、善良和浪漫,卻鮮少人知道她背後的努力,長年挑燈夜戰造成的僵硬的背和肩頸。我常常被指派的任務就是拿小姑收集的石頭往她的背上敲。小孩使出全身力氣,長年宿疾的小姑還覺得不夠,在旁邊的奶奶是多麼不捨。
如今我在電腦上敲著鍵盤,也是半夜時分。我沒有小姑的文思泉湧,但也能深深地體會小姑的辛苦。萬事起頭難,堅持更難。沙漠中練就出了小姑的吃苦耐勞,把堅毅藏在溫柔的外表下。小姑的好友桂文亞老師曾在《三毛─異鄉的賭徒》中寫小姑曾對她說:「你的失敗,比你的成功,對你更有用!我之所以寫作,也只是有感而發。我的文章,也就是我的生活,我最堅持的一點是我不能放棄赤子之心。」小姑青春正茂時寫出《惑》、《極樂鳥》等,都是少女內心的憧憬,《撒哈拉的故事》卻是扎扎實實的生活,沒有新婚的浪漫,只有生活條件的匱乏帶來的窘境,處處是困難和努力適應。
我想,寫作是小姑的自我療癒,也是她對自我成長的梳理,甚至是自我安慰和鞭策吧!安慰自己現實的不美好之餘,鞭策心裡那個小女孩快快長大。也許有時候我們以為成就了某件事,事實上是某件事成就了我們。堅強隱忍的過程,療癒了我們最不想面對的無奈與失落,一個女漢子也就被自我養成了。
本文摘自《我的姑姑三毛:三毛逝世三十周年紀念發行,收錄從未公開的祕密趣事、珍貴照片》/陳天慈(豪宅自遊網CEO)/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