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外溢保單在2020年熱賣,只要達成指定的運動目標,即能享有保費折減或健檢等服務。不過專家建議,先買齊必備險種,也確保能維持健康習慣,投保外溢保單才有效益。
近期想培養運動習慣的大源,聽聞朋友前陣子投保一張「外溢保單」,只要達到指定的運動步數,就能折抵3%到5%的保費,能夠激勵自己運動,又能做好風險配置,「聽起來好像還不錯,只是這種保單適合我嗎?」大源的問題也是許多人的疑惑,究竟外溢保單有哪些特點,以及適合哪些族群呢?
為提倡民眾做好健康管理,金管會在2017年鼓勵保險業者研發具有「外溢效果」的保險商品,也就是讓民眾有動力維持運動習慣,達到預先防範風險的效益,並提供保費折讓或其他服務,同時可降低醫療相關費用的支出,這即是外溢保單的設計理念。
維持良好體況,才能享保費折減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共有8家壽險公司合計推出54張外溢保單,截至去(2020)年第4季共銷售20.53萬張,比起2019年增加14.5萬張,成長241%。由此可見,民眾對於外溢保單有很大的需求,對此,日盛保代暨小花平台業務發展部業務經理梁鴻毅分析,疫情爆發及銷售策略這2點為主要原因。
梁鴻毅指出,去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許多國家祭出防疫封鎖措施,台灣相對於國際,受到的影響較小,各方面正逐漸恢復原有的步調,像是為了促進運動產業的發展,體育署去年8月發送「動滋券」,鼓勵民眾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外出運動。保險業者看準需求,持續推動外溢保單,才讓銷售量大幅成長。
至於該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投保外溢保單,梁鴻毅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外溢保單主要分成2種,分別是保費折抵型與實物給付型,保戶藉由穿戴運動裝置記錄步數,達標後就能獲得保費折減的回饋,或是享有健檢、長照等服務的實物給付項目,較適合低風險族群投保,要是達成運動目標,即能減少保費,也不會影響應有的保障效益。
補足應有的5險種, 再視情況挑選外溢保單
梁鴻毅說,假如保戶有投保需求,建議先評估自身運動的意志力強不強大,像是能否每天抽出時間健走完成所需的步數,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能啟用外溢保單的回饋機制。就像繳了健身房會費後,卻沒有時常去運動,等於是浪費這筆錢,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益。
梁鴻毅提醒,雖然去年外溢保單銷售量增加,投保前還是要回歸到保險的本質,也就是完善風險管理,先具備壽險、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重大傷病險、長照險等5個險種,如果有多餘預算,再考量外溢保單。即使步數達標,可以折抵保費或獲得實物給付,但無論如何要支出保費,不一定划算。
梁鴻毅舉例,以30歲男性、投保重大傷病定期險20年期為例,某張A外溢保單的保額100萬元,年繳保費39,600元,假如達成年度運動結算目標,最高可折抵續期5%的保費,如再加上1%的續期轉帳折扣,保費可比前年度減少2,376元。只不過,如果是投保某B重大傷病定期險,年繳保費則為36,000元,相較於A保單首年度保費便宜了3,600元,用較低保費就能做足保障。
對此,梁鴻毅表示,如果是考量保費與應具備的基本險種,建議以有限的預算補齊保障缺口,挑選單一類型的保單,也能以較低金額做足保障。如果認為自身體況良好,就能再考慮是否要投保外溢保單,須注意的是,持續維持健康習慣,才能獲得保費優惠或服務,假如未達成目標則會維持原保費,體況變差則有可能影響投保費率及效益,這些都是投保前須做的評估。
作者:李亞珊
原文在此,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Money錢》。
作者簡介:以《Money錢》月刊為核心品牌,結合官網、圖書、專刊和App,以多種媒體形式,滿足大家對理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