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羅北安參與舞台劇《如此美好》的演出,詮釋一位期待能與兒子出國同遊、卻因兒子太忙而始終未能如願的老爸,寂寞,卻說不出口。
現實生活中的羅北安,身形高大,待人溫暖和善,簡直像日本吉祥物熊本熊一樣自帶親切感,與劇中的「寂寞」反差甚大!他坦承,為了詮釋導演王靖惇的父親在劇中的心情,第一次試著用當年老爸的眼光,來看年輕時的自己。
60後換位思考,才懂父親當年的擔心與思念
換位思考,羅北安才體會到當年父親心中的寂寞與擔心,甚至常常陷入焦慮,「簡單講,少年的我就是一個叫父母頭痛的兒子,很撿角(台語「完蛋」之意)啦。」羅北安愛打籃球,打到膝蓋半月板破裂不能再打,玩當時被認為毫無前途的搖滾樂,窮到去當派報員靠吃吐司過日,高中留級、大學考了4年,但爸爸再頭痛再煩惱,也頂多只會說:「你將來怎麼辦?」幸好他最終考取了台北藝術大學的前身、「藝術學院」戲劇系。
後來,羅北安出國念書4年,有3年沒有回家,當時打國際電話又貴又不方便,「真不知老爸老媽有多想念這個兒子。」等他學成回台後,家人才告訴他,母親在他出國一個禮拜後就生了一場大病,「唉,原來相思成疾是真的啊!」如今,父母皆已過世,年逾60的羅北安仍止不住責備自己,實在太不貼心。
放手讓兒女自由去闖!25歲搞清人生方向就好
回想從最初有學校可以讀時,父親直覺的反應是「我家出個戲子了!」到某一天,父親在電視新聞看到一則有關舞台劇導演賴聲川的報導,介紹賴是「戲劇博士」,大感驚奇,「原來戲劇也可以讀到博士,那肯定是一門正道了。」甚至到多年後,父親來看羅北安演的戲,非常感動,他終於知道,兒子真的是在做很棒的事。
對於自己從事的戲劇,羅北安從不勉強說服父親,他讓父親自己去發現、去了解。這種態度也反映在他對孩子的教育上,「我是在23歲那年考上戲劇系之後,才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羅北安對兒子女兒的期待是, 「想做什麼都行,只要25歲時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幹嘛就好。」他忍不住笑了笑說,比起自己當年的荒唐,「還多寬限2年喔。」
他還告訴一雙兒女,他們只要顧好自己就好了。除了不期待兒女奉養,羅北安還說不希望老後成為孩子們的負擔;說到終末之日,他期待能如母親一般瀟灑——母親95歲時的某一天,洗完澡,休息1個鐘頭後平靜地離世,「沒有進醫院受苦。」
喜歡的就往前衝,不想做的就別浪費時間
和羅北安聊天,容易感受到他的開朗率真,彷彿人生沒什麼糾結。他直白分享,自己是個「頭腦簡單、生活簡單」的人,對於喜歡的事情,就往前衝,投入搖滾樂、演戲,專注在當下將能量燃燒殆盡,然後明天再來!不想做的事,就不去做,也不太會把時間拿來煩惱。例如,他曾受邀至母校北藝大和台大教書,但羅北安一一放棄了,「我只想表演,其他的,我沒有興趣,也不想花時間去做。」
這幾年羅北安領綠光劇團的固定薪水,而他的所有演出,包括舞台劇、電影和電視劇、演講等,全部所得則歸劇團(他也說,因為這個方式最簡單單純!)。劇團另一創辦人兼好友李永豐,看他工作滿檔,還曾特別提醒不用拚命接那麼多戲養劇團啦,還補刀一句說:「也不想想自己都61歲了!」
羅北安其實並非刻意要幫劇團賺錢,「我就是愛演戲啦!」他還回李永豐:「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個超過60歲的人欸!」
說到「不知老之將至」,羅北安有一經典。今(2020)年6月間,紙風車和綠光劇團的倉庫遭遇大火,布景服裝、道具、燈光音響設備,木工工廠和鐵工工廠都燒光光了。 看到劇團30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一炬,羅北安說,就重來吧!他說,劇團1992年成立時是「零」,現在2020年,「我們一樣可以從零開始!」
有人問,難道你沒想過,1992年的時候你幾歲,現在幾歲嗎?「這個年紀怎麼從零開始呢?」羅北安說,他從沒擔心年紀這件事,「我只知道劇團復原需要錢,那就多接戲吧!」做,就對了,何必讓煩惱上心。
認清太太是下半輩子幸福的關鍵,要花時間陪伴與陪聊
他唯一的煩惱,大約只有與演戲有關吧!人生裡的其他項目,盡可能過得單純。演戲之外,享受獨處的他愛宅在家裡,每天可以看10~16小時的書(也是因為喜歡而全心投入),餓了就隨意煮個清冰箱料理,甚至能好幾天不出門。他描述自己「自閉」到甚至連太太都說:「你跟我結婚幹嘛!你根本不需要我!因為你一個人也過得挺好的。」
羅北安趕忙回答:「需要、需要、需要,當然需要。」事實上,熟悉羅北安的人都知道,他幾乎不接得在外過夜的戲, 「因為我的家,太太、小孩、書房、床、馬桶……這是一整個package (套組),」羅北安說,離開這個package,「我就會失眠。」而太太正是這整個package的核心,就是安心的存在。
因為理解到太太的重要,羅北安半開玩笑說,像他這麼活在自己的世界的男人,「如果太太不要我,可能就沒人要我了!所以說,她就是我下半輩子好不好過的關鍵!」
即使拍戲回到家是半夜2點,如果太太要聊天,就算聊上2個小時,「我也一定奉陪。」如果太太偶爾生氣,一定自首賠不是,「對對對,我應該多陪妳。」並且和顏悅色,陪著去做這做那。太太曾對不常下廚感到抱歉,羅北安立刻回應,這沒什麼啦,「我又不是娶妳來煮飯的。」
給自己一個開關,社交與獨處切換自如
羅北安不愛應酬,因太太的要求,他會參加戲劇的殺青酒和慶功宴。除此之外,他盡量不應酬,沒有臉書、不用Line、手機不上網,不接陌生電話,不主動聯絡人;羅北安給生活畫下了嚴格的界線,裡外分明。他不會輕易跨出,也不會任意開放。
但這其實是矛盾的,羅北安說,他知道表演的工作「是要敞開自己。」 於是他發明了「switch法」,switch是開關。當他必須跟外界打交道時,例如,演戲、接受採訪、開記者會等,事前,他會打開心中的那個人際開關,再三提醒自己不可以自閉、要好好回應人家的提問等等,做足了心理準備才出門去;回到家,馬上就switch off,關上開關,再度把世界摒除在外,享受一個人或是居家生活。
多年來,他用這個辦法讓自稱很「閉塞」的個性和必須與外界打交道的工作,取得了平衡。
羅北安活得像一個現代版的山頂洞人。對他來說,有戲可演的人生真的是「如此美好」;至於其他不是人生重點的人事物,他不會去費心費神。很多人來到人生下半場,總會宣告要減少慾望、生活用減法,羅北安說他根本不需要,因為他的人生本來就非常簡單。
本文獲得 50+ Fifty Plus授權刊載, 原文連結。
作者簡介:「50+」生活誌(FiftyPlus)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成立,台灣第一個專屬50歲前後世代的新媒體與生活風格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