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音樂人談「錢」,他們往往會覺得不自在,但偏偏做音樂就是少不了「錢」,幸好趙傳五專念的是財政稅務科系,相較於多數藝人,顯得很有金錢觀念。
第一張專輯就領版稅,致力寫出可傳唱的歌曲
1988年,趙傳第一張專輯《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甫推出就大賣30萬張,接下來兩年分別發表的《我終於失去了你》、《我是一隻小小鳥》,更是把他的聲勢推向歌壇高峰,這種「一夕成名」,對趙傳而言不是狂喜,而是滿滿的害怕,「會不會下一張專輯就不賣了?」
趙傳非常感恩,從第一張專輯開始,就成為領唱片版稅的歌手,也因為所寫的歌能分到版稅,更讓他能專注於本業,努力寫出「可以廣為流傳」的歌曲,他認為,每一張專輯都務必讓它發揮最大功效,因為每一份作品都是資產,不僅要流行,還要能流傳。
這樣一來,就算歌手想要休息,這些經年累月已具價值的作品,還能變成生活上的依靠和基金,就像1960年代的披頭四(TheBeatles)或是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MichaelJackson),他們的家人至今也都還在領版稅。
從小就懂儲蓄,現在偏愛債券
因為對金錢有憂患意識,趙傳沒有被驟來的名利沖昏頭,在錢來得又快又多時沒有揮霍,再加上懂得「守成」,因而能積累自己的財富,甚至在多年前就幫孩子存好了千萬教育基金。 (編輯推薦:吳淡如親授無痛理財:2個讓財富一定增加的存錢法!不用辛苦記帳也變有錢)
軍人子弟出身,家中有6個小孩,食指浩繁,趙傳從小就很節儉,國中畢業便開始打工,人生的第一雙球鞋,就是他用打工3個月的工資買來的。「我那時候好開心,把球鞋放在床頭,每天都要聞聞新鞋的味道才肯睡。」趙傳笑道。
他從國小就有儲蓄習慣,每年的紅包錢都會存進郵局,也會集郵,當年政府特別鼓勵「集郵三益:怡情、益智、儲財」,當兵前趙傳的集郵數量不少,1980年代(民國70幾年)時,他大概已經花了10多萬元在郵票上頭。
「我對錢很珍惜,錢就是要用在對的地方,發揮它最大的效果!」趙傳認為,身為歌手,從事的就是高風險的事業,所以他的理財方式必須選擇「穩定中求發展」的項目,這也是他和太太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太太比較希望把錢投入股市,但趙傳對高風險的股市完全不感興趣。
高利率時代,他把錢放銀行定存;利率變低時,他便轉而投資可穩健增值的債券,或是購買銀行理專推薦的獲利率4%~6%的理財商品,再把賺到的錢存起來做兒女的教育基金。 (編輯推薦:債券ETF好在哪?這3類收息資產養胖退休金:比定存還賺、比股票更穩!)
買齊壽險和醫療險,習慣每天看匯率
「我當歌手開始賺錢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保險。」談到保險,趙傳第一張自己買的保單是在當兵退伍後,「民國73(1984)年,那個年代要人買保險,會有觸人霉頭的說法,我同學的媽媽在賣保險,便捧場買了這張人情保單,結果自己碰碰撞撞受傷,竟然領到理賠金,才赫然發現保險真正的用處。」
趙傳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及家人準備好壽險和醫療險,有足夠的保險,才能穩住自己的狀態,無須擔心有意外開銷;另外,他也會買儲蓄險,把錢扎扎實實地存起來。
除了投資與買保險,趙傳對外匯市場也頗有研究。趙傳的3個孩子在不同的地方求學,21歲大女兒在日本念書、17歲二女兒在中國念書,14歲兒子則在台灣就讀。不同的地方,繳納學費和生活費的幣別不同,趙傳曾在貿易公司工作過,養成每天關注國際匯率的習慣,處理外匯可說游刃有餘。
「基本上我對理財這件事,不看漲跌,只看趨勢。」平常工作酬勞大多領美元和人民幣的他,會趁日圓貶值時多兌換一點存進銀行,減少需要用錢時的匯差,人民幣則交給老婆處理。
做音樂不手軟,錢要掙得快樂
雖然平常花費很節省,但趙傳對「做唱片」這件事情卻是毫不手軟。「製作一張專輯至少要250萬元,有時候主題曲不夠強,發行商可能會希望你多投20萬元去買到比較優質的歌曲,我在製作〈愛要怎麼說出口〉這首歌的《約定》專輯時,二話不說,就多砸了80萬元。」
「老男孩」趙傳沒有退休計畫,他說音樂人就是要幹一輩子,雖然他曾經閉關10年重建自我。閉關期間他告訴自己,「我的確受到數位時代來襲的影響,但留聲機時代以前的音樂人呢?他們如何生存下去?世界不停地在變,人的心態也要隨之改變,不能沉溺於過往輝煌的時光,如果相信自己有實力,那就去唱現場,不做沒有機會,做了就有機會。」
趙傳說,「人活著不能只想著賺錢,還要從中得到成就感,如果只為了錢,人生就沒有意思,錢必須要讓你也得到成就感,這錢才掙得快樂!」
撰文:唐滋蓮/攝影:張家禎/場地協力:Routine/圖片提供:趙傳
原文在此,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Money錢》。
作者簡介:以《Money錢》月刊為核心品牌,結合官網、圖書、專刊和App,以多種媒體形式,滿足大家對理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