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我朋友艾琳,就知道會怎樣。且讓我們深入挖掘她的故事。在美國,只要有人過世,遺產必須交付遺囑檢驗法院裁定。
有些資產可在遺囑檢驗法院以外傳遞給繼承人,例如:交付信託的資產,列名指定受益人的壽險給付,列名受益人的退休帳戶,共同持有的不動產或所謂「夫妻一體所有」(tenantsbytheentirety)事物。
在分配給繼承人之前,包括大多數的支票儲蓄帳戶、證券經紀帳戶、不動產和個人財物在內等其他資產,都必須交由遺囑檢驗法院裁決。若你備妥遺囑,指定由誰得到何物,遺囑檢驗法院沒有疑慮,但仍須耗時數週或數月跑完流程。若無預留遺囑,遺產裁決過程會讓人身心俱疲。
父親的臨終大禮
當年我父親感染重症,好幾個月多次進出醫院,後來駕鶴西歸。在他最後一次住院時,醫師試圖施打大劑量抗生素,努力搶救,可是病況毫無起色。臨終時刻到了,很清楚,母親、妹妹和我決定放棄進一步的醫療處置。主治醫師們反而比我們更難以接受事實。
後來,我們直接問:「他的病況真的預期可能大幅改善嗎?」他們面面相覷,承認病況無法轉好,因此態度反轉。於是我們做了最悲傷的決定:結束的時候到了。
眼睜睜看著原本活力充沛的人最後屈服於病痛,這種經驗令我們痛苦難當;雖然如此,我們並非難以做出決定。這是因為我們充分了解父親想要的。他已經做好遺產規劃,也不只一次向我們談論他的願望,在他過世前的好幾年時間裡,已向我們說過好幾次。
在更早的幾年,他的身體出了不少狀況,現實的警告,他知道自己隨時可能離世;他要確定大家都能尊重他的願望,而他的繼承人不會過度承擔麻煩的行政處理事宜。住院後,他已簽署「放棄急救聲明書」,但先前他就曾經不斷與我們溝通,說他不想長期臥病,苟延殘喘。他喜歡身體能夠活動自如,萬一無法自理生活日常事務,就不想活了。
對我來說,能夠如此充分密切了解父親的願望,境況變得大不相同。我能秉持良心進行必要事宜。假如我沒有事先知道他的願望,我們可能努力延長他的生命數週,造成他無謂的痛苦。
我們可能對醫師感覺虧欠,因為在許多情況下,醫師所受的訓練並非旨在妥善處理臨終狀況,但我們自己可能受的折磨最多,因為不知該如何衡量醫療利弊而受苦,一直想努力解讀「爸爸到底想要什麼」。
這件事情會讓我們筋疲力竭,情緒極其焦慮不安。可是,還好我們很清楚他的想法,狀況就沒那麼痛苦難受。父親給了我們一份重要的臨終大禮。
請拋開「長生不老」這種愚蠢想法,預先有條有理規劃你的身後事。我有一個很棒的朋友瑪莉,幾年前罹患白血病過世。親友經常問她「是否想過為何得病的是自己?」她回答:「不,我很慶幸是我生病,不是別人。」她說得對,壞事隨時可能到來,我們僅能接受事實。
人人皆可能遭逢困厄,無人能夠例外。耽溺人生黑暗面徒勞無益。但就我的經驗而言,預先規劃身後事,其實可以減輕煩憂,以免徒增困擾。各位可問問CBS新聞網的某位製作人,有長達兩年時間,我總是對她碎碎念。她後來終於為自己擬定遺囑,拍下簽名頁的照片,傳簡訊告訴我這個消息:「做好了,大功告成!饒了我吧!萬分感激!」
沒有人是例外,讓我想到最後一件「聰明人幹的蠢事」。許多人自認與眾不同,以為自己睿智非凡,能夠預測投資何時盈利,何時損失。老天爺啊!這根本不可能。身為投資人,必須有所取捨。現在就認清現實,否則只好損失大筆金錢,吃盡苦頭,汲取教訓。
本文摘自《理財盲點》/吉兒.施萊辛格(美國理財規劃師)/新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