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一旦我們確定了目標,確定了我們的時間框架並評估了我們的風險,就該選擇我們的工具了。現有的每種金融產品,或投資產品都有它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成本和使用規則及時間框架。即使是相同類型的投資產品,投資方式與策略的不同,可達成的目的也不同。
在比較獲利、成本和規則時,你應該時時刻刻記得,要根據你的自身需求和預期收益風險狀況來做決定,而不與他人比較。你可以擁有雷神的錘子,但如果你真正需要的只是普通螺絲起子,那雷神的錘子就沒什麼價值了,了解哪種工具最符合你的需求至關重要。
如果你需要的只是一個低風險、保值、定期配2%的貨幣市場基金,那麼你就不應該聽到別人買什麼賺錢而動搖,或有人跟你推銷高報酬對沖基金,而心癢癢的進而影響你選擇工具的考量。
另外投資者會考量投資成本,但需要確定比較的基礎是公平的,A銀行賣基金給你,手續費報價為1%,B銀行報價為1.5%,你選哪個?答案是你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做出決定。你需要確定他們報的是同樣產品,例如:某投信發行的台灣股票型基金,海外基金可以用國際通用的基金代碼確認,另外還要多問些問題以釐清出細節。
例如:此投資產品中是否存在其他的成本?這只是管理的費用、通路的行銷費用,還是總費用?投資的預期表現以及過去的表現如何?成本是否會發生變化?基金公司或銀行會提供多少管理服務?後面我會列出一些範例問題,讓大家做參考。
所有工具都有它當初被設計使用的目的,和適合的投資人。考慮費用成本應根據你自身的需求,比較你付出的成本相對於你可以獲得的服務、管理和結果來考量,也不應只一味的追求低成本。
定期追蹤和調整
「計劃趕不上變化」、「天有不測風雲」,換句話說,事情十之八九會發生變化。目標、計畫和情況,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經濟情況、稅收結構、投資環境和規則,將發生變化。努力追蹤計劃並根據需要進行學習調整,可以確保你的目的實現。
這包括積極主動地追蹤自己管理的部位,和你的理財顧問幫你管理的部分。借助現在的科技,你也可以容易的時常監控你的投資組合,並及早發現哪些部位表現不如預期,重新確認他們是否有發生非之前預期的環境因素,造成我們需要調整部位。對於你的財務顧問,要求定期,或市場波動大的時候主動與你討論市場狀況,或市場風向改變如需調整投資時提供客觀建議。透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定期向你報告,這是基本服務的一部分。
我自己認為偶爾追蹤是不夠的,特別是在與理財顧問合作的第一年。我建議在第一年進行一季或一個月的評估,然後依據你的舒適度再調整頻率。無論哪種方式,都應該定期追蹤你的總體投資部位。事情有時可能會迅速改變,定期加上不定期的意見交流,將幫助有效維持你的投資表現符合期望。
在做合適的投資決策時,這一思考過程對你很重要,讓我們回顧一下:
- 目的 : 確定你想達成的目的
- 時間 : 確定達到目的的時間範圍
- 風險 : 從各個角度評估風險, 設定預期
- 工具 : 根據這些因素選擇工具
- 追蹤和調整 : 建立經常性的追蹤計畫, 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本文摘自《只要5步驟,小資族也能提早實現財務自由》/張Ceci(璀璨生活SPL財富自由教練計畫主持人)/橙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