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投資決定
通常拿著一個投資產品來問我好或不好,我的答案通常是「要看狀況」,並不是我不願意回答或故意賣關子。往往是我並不知道你想達成什麼目標,你的風險承受度等等,而這些都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需要思考的步驟。
我經常被問到「你怎麼決定要不要投資這個產品?」以下是我自己的投資思考流程大致如下:
- 目的
- 時間
- 風險
- 工具
- 追蹤和調整
目的
像我在26歲剛訂立我的退休計畫的終極目標(實質目標大約150萬美金資產)時,隨之而來的就是階段性的小目標。而我那時候就知道,至少前10年到15年,我決定選擇達成的不管是階段性目標,或是退休計畫的終極目標,我挑選的工具都必須帶給我高度資本增長的回報,當然相對的所承擔的預期風險能力也要相對高些。
既然我有固定的薪水收入,再扣除我財務安全網的初期準備,我的投資部位在一開始的十年,大部份還是投資在股票,追求其高報酬。
有句老話說「殺雞不用牛刀」,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想殺一隻雞為今晚的晚餐加菜,用牛刀或許過於大而不當,也有可能會傷到自己得不償失。了解自己想達成的目的,可以讓你更有效率的選擇你的工具。
但重點是在選擇工具之前,你必須定義明確的目標。你可以同時擁有多個階段性的小目標,每個目標可能需要不同的工具組合。
時間
所以,我們已經定義了一個目標。接下來要做什麼?了解我們實現目標需要多長的時間,這是我們考量決策過程中的下一個重要步驟。 我們的目標應該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了解我們何時希望實現什麼目標及其持續時間,將影響我們對投資工具的選擇。
短期目標我們可能要將資金及投資部位保持在更容易變現的形式,或是較高風險高獲利的狀態,例如五年內需要透過股票投資,快速增長可投資資產,以作為投資房地產的資金準備。除此之外,有些投資產品要求資金在固定或不確定的時間範圍內繳出,或者提前退出贖回投資可能會有額外費用、罰款,或須繳較多的稅金。
這在做出投資決定前都需要把時間相關的因素列入考量,才能讓你的決定更完善。每個投資產品都有它的規則、限制、時間承諾和相關的成本。了解每一個投資商品是否適合我們為每個目標建立的時間框架,使我們能夠更精準地選擇,最好且最適合我們實現目標的工具。
舉個我自己做例子吧。我當初估算達到我退休的終極目標是50歲,在當時我有23年的時間可以達成,當初的計畫是預計20年(整數也比較好算),另外3年,我把它當作如果我20年達不到目標的話,再多給自己3年的彈性期。
把這20年的大目標,細分成每3年、5年、10年的階段性目標,讓自己更清楚,我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一開始的3到5年,幾乎百分之百的投資工具都在股票,少部分在投資期間較短的衍生性商品上。當資金累積較充裕後,才開始分配一部分資金到需要長時間投資的房地產。另外我並沒有花很多錢在保險產品上,只買了一個主險鎖定我的保單年齡而已。
因為我知道要在20年達成我想要的目標,以我當時的薪水收入,和對薪水增長的保守預期,我必須要想辦法讓我的資產快速成長,而保險產品綁住我的年限太長,收益也不是我要的範圍內,我寧願多方面學習,多些主控權來決定我自己的投資。
現在回頭看,我沒有達成3年和5年的目標但的確是有接近。第一個台幣1000萬達到的時候,心裡真是覺得千辛萬苦,但又雀躍不已。 前面5年較辛苦,但後面你就會發現,一旦你的本金累積到一個程度,你的獲利絕對值的增長得非常快速。100萬元的5%,和1000萬元的5%是45萬的絕對值的差別啊!
要賺到相應的報酬,勢必要承受投資市場的風險,要如何降低賠率呢?下一頁看詳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