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的節約術從節流的角度思考不同,日本資產形成研究所所長加藤航介指出,習慣「正確的價值觀與行動原理」,從「開源」的角度出發,未來就可以獲得充分的資產。
執著於眼前的金錢是壞習慣,應將目光放向未來
許多人非常在意眼前的金錢,為了「節流」而斤斤計較、不肯花錢。然而,加藤航介表示,「執著於眼前所見的金錢」是存不了錢的人的壞習慣。這是因為他們太過在意現金與存款的金額,以至於他們過於執著人際關係與商業上短期的金錢損失。
與其想著「現在要有錢、有錢、有錢!」不如將目光放長遠,看向「現在不可見」的事物,這是相當重要的。
打個比方,與其想著「今天就想要10萬元」,不如抱著「30年後想存3000萬」的心情。這才是重要的「長期視角」。
前投資顧問、資產運用投資公司CreaLifePartners老闆工藤将太郎同樣同意此說法,他指出在需要的地方好好地花錢、投資,才能得到更多的回報。
將目光望向未來,把握「真正的資產」
將目光望向未來後,接著需要掌握的便是「真正的資產」,藉著投資真正的資產而達成富裕的目標。加藤航介指出,真正的資產可分為「人的資產」與「金融資產」。
所謂「人的資產」,就是那個人自己本身就是資產。不僅限於「未來」自己工作得到的薪水,還包括從國家或企業而來的年金、保險…等各方面資金來源交織而成的資產。也就是說,年輕世代的人若能不斷投資自己,他的「人的資產」以未來的觀點來看可能有幾億日圓如此驚人的金額;而65歲退休的人,考慮到年金、退休金等也有幾千萬日圓。
而「金融資產」,則是包含銀行帳戶的儲蓄及不動產等金融商品的投資。
綜合兩者來看,若投資時只考慮到「金融資產」,視角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在「人生的投資組合」上就會失去平衡。
富裕的行動原理:投資、成長、富裕
從上述可知,真正的資產分為「人的資產」及「金融資產」,因此若只將現階段的「現金與儲蓄」當成真正的資產,就太過狹隘了。
加藤航介表示,「人的資產」的重要性是不管強調幾次都不為過的。
比方說,若要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花錢補習或許是個好方法之一,乍看之下「花錢」的舉動好像使銀行的資產變少了,向貧窮多走了一步,不過真是這樣嗎?雖然新入職員的薪水不豐,但藉由花錢投資自己,提升了英文能力,獲得了與外國人工作的機會,未來更能得到加薪的機會。即使沒有反映在當下,這些努力也會用某種形式讓人生更豐富。
也就是說,雖然銀行的儲蓄(金融資產)減少了,但因為英文能力提升,「人的資產」大量增加了。這種「投資,再來成長,最後富裕」的模式,就是存的了錢的人的基本價值觀與行動原理。
除了要投資人的資產之外,理財規劃師横山利香也建議應盡早投資金融資產。即使少額也好,應盡可能地從股票、信託等來源獲得非勞動所得。
《無法存錢之人的家計管理》作者村越克子也指出,若只存錢而不投資,會失去其他的開源機會。
行動原理如同前述的「投資,再來成長,最後富裕」概念,若未投資,即無法從之後的成長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