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錢包破洞,叫做「難得嘛! 」
我是商學院出身的學生,大學時就有很好的理財習慣,即使後來成為自由工作者,收入不太穩定,但因為物慾不高又住家裡,收支打平並不困難,所以從不認為自己有「錢包破洞」〈亂花錢〉的課題。
直到練習專注力的期間,因為時時刻刻審視自己的心念,包括每個花錢的當下,有件事情才慢慢浮出水面:原來我不是沒有「錢包破洞」,而是它藏在深不見底的人性底下。
那個錢包破洞有個名字,叫做:「難得嘛!」許多人在做有罪惡感的事時,都曾用「難得嘛!」這塊粉餅,掩蓋心頭的那抹尷尬。最常見於過年期間,明明已經像餵豬般連吃三天了,又克制不了伸手拿洋芋片,這時「唉唷,難得過年嘛!」就像一道金牌,免去一場天人交戰。
而出國的時候,這三個字也很常浮出水面。看到什麼台灣沒有的東西,就東帶兩條絲巾、西買兩盒面霜,別人說這裡買什麼特別便宜,卯起來就掃了十幾二十件。明信片、鑰匙圈、磁鐵、平凡無奇的小擺飾,平常在台灣看都不會看一眼,一踏上異國的領土,什麼都變成:「難得嘛!」雙眼發光地掃進購物車。結果這些舶來品千里迢迢回到台灣,普遍的宿命卻是塞在抽屜、囤到過期。
如果只是過年和出國會這樣,那也就罷了,畢竟這些事還真的滿「難得」。但偏偏對我而言,「難得嘛!」是一句經常出現的咒語,總是能屏除掏錢包前的一切猶豫。連去隔壁條街買晚餐,經過炸物攤被香氣勾得心癢癢,「難得嘛!」這句話都會彈出來,讓我忍不住誘惑駐足。而我總是找得到「難得」的藉口:難得周末可以放鬆一下啊、難得在晚上遇到它開、平常難得吃炸的、難得都走到這裡了。等我回過神來,已經跟老闆點了兩份炸物,一隻手開始掏錢包。
「難得嘛!」這個錢包破洞其實很麻煩,因為它花的並不是大錢,所以非常難以察覺;同時它縱容了享樂,讓人因此更不想制止它。
我第一次捕捉到自己會因為「難得嘛!」而亂花錢時,心裡已為之一驚;兩天後又注意到跟朋友吃飯時,我當下其實不餓,但點了主菜後,又手滑加了一份起司蛋糕配紅茶,只因為心裡又告訴自己:「難得嘛!」到底在難得什麼?我聽見自己這麼找台階下:難得跟朋友見面心情好嘛!難得來一家沒吃過的餐廳。
「難得嘛!」滲透的領域還不僅限於吃,再過一個禮拜,我經過地下街,眼角瞄到一串不貴又美麗的水晶飾品,正在猶豫要不要掏錢包時,「難得嘛!」的號角又吹了起來,跟我說難得都來地下街了,雖然你用不到也不需要,但—沒關係難得嘛!
我開始很難分辨,自己到底是因為想買,才把「難得嘛!」當藉口,還是「難得嘛!」已經變成一種內在習慣,在耳邊繞來繞去,為每一個享樂的可能性投下關鍵的一票?
如何堵住總是「難得」的小破財漏洞?下一頁找出正確方法,省錢一點也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