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社會遺忘的那些人
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合作住宅,目前由6戶星兒(自閉症)家庭、2戶銀髮族家庭組成,看似沒有交集的兩族群因緣際會成為彼此的「第二家人」,開啟互助、關懷的共居生活;不過,在這之前,星兒、銀髮族都各自走了一段孤獨的長路。
年老,伴隨而來的是體力下降、子女相繼離家,退休離開投入大半人生的工作,不少人因而感到失落、抑鬱,自認老而無用,甚至放棄積極生活;此外,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在老舊公寓生活,也隨著歲月流逝,生活更加困難。就這樣,漸漸地疏離人群,封閉自我,獨自在家不知何去何從。
而星兒渴望與人互動,卻不知如何與人相處,因而長期被社會排除在外,也鮮少有機構願意接納,導致90%星兒終身在家;等到父母老去,星兒的下一步總是未知數,隨著時間流逝,星兒家長更加忐忑不安。
銀髮族的孤寂與星兒家庭的憂愁,彷彿兩座孤島乏人問津。
銀髮族與星兒的相遇,激盪無限希望
照顧自閉症兒子39年的鄭文正,同時也是自閉症權益促進會理事長,他認為不能坐以待斃,為了替星兒爭取友善的生活環境,花了7年的時間拜訪全台各地機構,期望能效仿歐洲國家的合作住宅模式。但礙於風俗民情相異,尋覓的旅途困難重重;最後終於獲得內政部與新北市政府的協助,成立了新北市友善住宅公用合作社。
另一處,大同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胡貽圓看見老年人的困境,決心要讓老人走出家裡,重拾對生活的熱情。她先從台北市信義區老人聚落開始舉辦「老人共餐」,接著開設社區運動課程,過程也歷經不少波折,但看見社區老人共餐時會相互交談聊天,報名各式課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臉上也露出許久未見的笑容,胡貽圓認為必須做下去。
防疫期間,兩人仍馬不停歇,各自為星兒、老人爭取更多的資源,直到一次公開的聚會上,鄭文正與胡貽圓結識,互相聆聽彼此所遇困境,發現雙方理念有互補的可能性。
「一個學富五車的人,在家裡就呆呆地坐著,沒有意義,再高的學位沒有人知道,再高的能量沒有人被他影響到,他的能力就無處可以發揮。」胡貽圓點出老人在家無事可做的困境。
然而,星兒到陌生環境會無比恐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象是老人,他們反而很安心,胡貽圓說,「星兒知道有些人是沒有耐心的,而老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很有耐心,對星兒來講是很健康的環境。」
老人渴望付出,星兒需要被接納,看似毫無交會的兩條線,漸漸向彼此靠攏,「我和鄭老師開始嘗試星銀共居計畫,我們不一定是第一個試金石,說不定在將來開枝展葉的時候,或許可以茁壯」胡貽圓說。
星銀住宅如同小型社會,老少互助找回最初的溫暖
這裡的住戶都稱鄭文正為「鄭爸」,因為星兒們喜歡接觸大自然,鄭爸為此向政府申請經費租借土地,打造一個屬於住戶們的農田;目前正處於發展初期,第一次嘗試,有許多地方需要改善,胡貽圓提出解方,有銀髮住戶剛好是農家出身,無論要做陽台,還是農地改造,他都可以發揮所長。
圖/鄭文正提供
而星兒學習上,若有困難,擁有豐富社會歷練的銀髮族就可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學,「老人從社會獲得很多,現在轉而付出回饋社會,這不是一種施捨,而是正能量的循環系統。」胡貽圓點出星銀共居的核心。
銀髮族在這小小循環系統中,不僅是付出者,也是受惠者,他們可以延續過往的智慧,不斷地增進自己,從中獲得生存的價值,以及對生活的熱情;除此之外,住宅大樓的設計十分適合老人活動,包含電梯、無障礙空間,解決老人膝關節不好還要爬樓梯的問題。
另一方面,星兒家長因長期照顧孩子,疏於與外界建立情誼,常有家長與星兒一起與世隔絕的悲劇,但現在星銀共居的生活模式出現,讓這些星兒家長多了與人交流的機會,「這些家長終於可以走出象牙塔,和其他年齡相仿的銀髮族交朋友,甚至可以一起打籃球,舉辦銀髮族籃球比賽。」鄭爸開心地說。
星銀住宅讓老人、星兒、星兒的家長一起走出黑暗,突破人與人之間的籓籬,迎向陽光,這裡的付出、收穫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需求,「每一個人都會老,這樣的生活型態可以替大家增添許多色彩。」胡貽圓說。
圖/鄭文正提供
「有文化的共生聚落才有意義!」鄰居情同家人
在住宅裡頭,一層有四戶,即便有各有大門,住戶不會刻意鎖門,反而彼此自由穿梭在樓層中,彷彿回到昔日眷村時期,鄰居之間互助相連,沒有尷尬,沒有隔閡。
談起理想的居住環境,鄭爸與胡貽圓異口同聲說,其實這就像眷村的生活型態,只是現在立體化了,以前跟鄰居聊天只要走到隔壁,現在是走到樓上、樓下,「以後家裡沒蔥,跟鄰居借就用拋的,拋上樓。」一位住戶開玩笑地說。
以前面臨鄰居的生離死別,都非常有感觸,現在這些情感反而逐漸消失。鄭爸說:「星銀家園有文化的成分才有意義,否則這個共居的理念猶如曇花一現,」文化應該要包含所有族群的傳統,不能因為不喜歡就背棄,多元文化的交流才能激盪出不同的樣貌。
雖然星銀住宅才剛萌芽,鄭爸與胡貽圓都認為,將來應該納入年輕人,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族群,每個人都可以來這邊發揮所長,例如:設立關懷據點,若銀髮族需要有人幫忙看病、領藥,可藉由社區據點的服務人員協助;星兒如果有學習,或者生活上的需求,也可尋求關懷據點的幫助。
從星銀共居到跨領域媒合,雖尚未成熟,但鄭爸與胡貽圓同心合力為創建更美好的將來而努力,找回那些年最具有溫度的共居生活。
圖/鄭文正提供
懂得愛,就不孤獨了
在繁忙的社會裡,自掃門前雪已不稀奇,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生活的意義變得模糊,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也不知道活著有什麼盼望,直到老年才發現一切的追逐都化為虛有,這也是許多老年人到晚年選擇自暴自棄的原因之一。
為解決此問題,政府近年來也逐漸發展社會住宅政策,結合民間的需求,打造適合市場環境的居住環境,星銀住宅是全台第一個結合星兒與銀髮族的合作住宅,不過,鄭爸期盼政府能取消「最多只能居住12年」的規定,因為民間的租賃環境並不歡迎老年人承租,即便能夠安穩地居住12年,最終仍會面臨居無定所的窘境。
「人會凋零,但是組織不會,」雖然台灣的共居政策還尚未成熟,但已經逐漸發展成屬於台灣獨有的共居型態,人是群居的動物,孤獨終老並非宿命,集結社會中各個族群的人,共創友愛的環境,鄭爸期盼這樣的理念永久傳承,讓未來的我們都能在愛中度過,不再孤寂。
圖/鄭文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