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10月,母親和子女的關係最為緊密,子女受到母親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我們邀請4位名人分享媽媽教他們的金錢觀,如今為人父母的他們又是如何教育孩子,傳承好觀念呢?
林書煒
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POPRadio台北流行廣播電台台長
跟媽媽學存錢 懂得多愛自己
我媽媽是國中老師,非常喜歡存錢,她教我的金錢觀就是要好好存錢,我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3萬元,她就要求我得存1.5萬元,後來只要加薪,都得把一半的錢交給她,她拿去跟會,所以我大學畢業後4年就擁有人生的第一桶金,這都要感謝媽媽。
但年輕就擁有大筆財富,其實才是考驗的開始。我剛當政治線記者,聽朋友的小道消息買股票,賠了20、30萬元,從此我就確認自己只適合土法煉鋼賺多存多,只能老老實實地存錢,不要去做自己不擅長的理財,寧可利息少,但一定要保本,不碰高風險、高利息的理財項目,因為我每次只要「貪念一起」就會出包。所以我買儲蓄險,而且謹記要用多餘的錢買,不能借貸或拿生活預備金去買,這也是媽媽一再提醒我的觀念。 (編輯推薦:畢業5年賺400萬的體悟:想賺第一桶金,先存錢而不是投資!)
另一個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是「要懂得愛自己」,因為媽媽60多歲就罹患失智症,後來演變成中度失智後,我們開始去找媽媽的存款、收藏或私房錢,赫然發現爸爸送她的鑽戒、名錶、名牌包,全部都藏在保險箱和衣櫃裡,而且大多已發霉、落漆或腐蝕,我拿去給專業的人整理,還花了幾萬元。
這件事讓我反思,媽媽生性節省雖好,但忘了多愛自己一點,我們應該要珍惜當下,該好好愛自己的時候不要吝嗇。所以,我35歲後比較懂得犒賞自己,甚至做了櫃子放包包,每一個包包都會輪流背,妥善保存,也要物盡其用。
記帳是一種可以清楚了解個人消費習慣的方式,能抓到不必要的花費藉以調整,從高中開始媽媽教我記帳,我也讓女兒從國三開始學習記帳,我發現越來越愛漂亮的女兒變得注重穿搭,寧可省餐費挪去買衣服,讓她能從中學到支配金錢也是好事一樁。
蔣雅淇
資深媒體人、StudioA共同創辦人、新書《看見百分之一的希望》
媽媽讓她知道好生活不必花大錢
我媽媽是上海小姐,她總是會透過巧手改造更顯身材的衣服,也能用合宜的價錢買到食材,燒出一桌好菜,我們家的每一棵樹,甚至每一片地磚,都是她一手包辦,家裡的綠園地被人稱讚是「植物園」,美感媲美花藝美學大師凌宗勇,媽媽讓我知道,「好品味和好生活不需要靠錢堆出來」。
我很喜歡蒐羅消費消息,像是「屈臣氏每週六點數7倍送」這類的我都喜歡,簡直是生活樂趣。我常會在出門前翻翻DM,看看在我剛好有需要的當下,有沒有價格不錯的商品。所以我的孩子都知道我的消費觀念是「沒有100分的東西不用買」。
我們家是蘋果週邊商品的經銷商,但我兒子國一還沒有手機,女兒到高一才接手哥哥的手機,而且,他們都沒有網路吃到飽。我告訴他們,當天該做的功課在學校就知道,況且還有聯絡簿,要跟同學討論功課也可以用市內電話,不要告訴我,少了手機就得不到科技新知,大部分其實都是在玩遊戲。
但我也告訴他們,等到大上學有自制能力之後,屆時全台灣最新款的iPhone手機就會在你們手裡,因此他們也了解,不是因為買不起或是不能買,而是現階段「沒有需求」,我們太常把眼光放在自己沒有的東西身上,而忘了已經擁有的物品,眼光看向哪裡,決定你走到哪裡。
這年頭想從別人口袋裡賺一塊錢並不容易,但能不能省下一塊錢就看個人。下一頁繼續看謝祖武分享,他的省錢功力來自媽媽教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