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選ETF的理由
我想很多人會有疑問,「投資ETF就能賺錢」是不是被過度神化了?自己從指數裡面挑選成分股,把較差的成分股篩掉自組ETF,這樣不是更好嗎?基金經理人選股也有贏過大盤的吧?
其實,這些種種造成你投資ETF的阻礙,巴菲特已經有了實際金額的實驗。
巴菲特在2006年的股東大會中公開提出一項挑戰:他願意用100萬美元的賭注,接受任何人挑選最多10檔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來跟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比較績效,獲勝的一方就能贏得對方的100萬美元,並捐給自己指定的慈善機構。
這件事情公開之後,前投資公司ProtégéPartners共同經理人賽德斯(TedSeides)接受了挑戰,並挑選了5檔避險基金挑戰巴菲特。
很快的,這場賭注於2017年12月31日正式落幕,巴菲特選擇的指數型基金10年報酬率是94%,在過去這10年間,獲得了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8.5%的成績;另一方就不是那麼樂觀了,賽德斯選擇的基金報酬率為24%,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只有2.96%。比賽結果顯然是巴菲特利用指數基金大勝,並為他選擇的慈善機構贏得了獎金。
巴菲特能贏的原因在於「低成本」,因為他選擇的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讓他能夠用低成本取得股票市場的合理回報,隨著比較時間越長,低成本帶給他的勝算就越大。(資料來源:網站「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與其自己苦惱,不如和大家一樣好
對於散戶來說,大多數投資商品收取高昂的費用,卻沒有提供合理的報酬;如基金經理人每年收取2%的費用,只提供客戶「可能」打敗大盤的策略,但許多數據、文獻都不斷發現,這些基金在扣除成本前,只能約略跟大盤報酬相等,扣除成本後,投資人大都拿到落後於市場報酬的成績。
自己未必比較會選股,請經理人操盤也未必比較好,但長期投資大盤指數,可以讓自己跟大家一樣好。
你投資ETF後,就能用極低且合理的成本拿到各個投資市場該有的報酬率,讓你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研究,也可以輕鬆跟上平均值,讓財富隨著經濟成長而保值,甚至是增值。
因為主動式管理的成本太高,且過於追求短期績效而頻繁更換持股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反而會拖累報酬,即使經理人打敗大盤,但投資人多數的獲利都付給了基金公司。另外,不管是基金還是ETF,較高的收費都不是高報酬的保證;相反的,收費低廉的基金與ETF才是長期好報酬的基本條件(不保證獲利,但肯定好過收費高的)。
基金的好處在於可以定期定額,可惜臺灣目前市場太小,尚缺少一個真正收取低成本、可以定期定額的指數型基金,只能自己透過投資ETF,來達到定期定額投資指數型商品的策略。
用這種方式來投資的基金中,只要股票沒有下市,就不用因為市場價值變動而隨時買賣股票!有興趣就繼續看下一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