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想想,解開長者心結
試想當你腳受傷時,會想出門嗎?光想到出門的不便,可能就已經興致缺缺,只願意留在家中了。何況,腳傷無法出門的狀況是一時的,是可以復原的。可是老人家的功能退化,卻是不可逆的。老人家在外觀、功能上的改變,都可能阻礙他們踏出家門,提高外出的難度,最後只能悶在家中……身為晚輩的我們,能做的又有哪些呢?
- 察言觀色,體察老人家的身心狀況
邀請長輩出門的時候,可以挑一個老人家看起來特別有精神、心情不錯的時候提出建議。心情好的時候,老人家會以較樂觀的方式看待自己的現狀,不會過度憂慮。此時的邀請,通常可以提升讓老人家出門的意願。對晚輩來說,可以降低屢試屢敗的挫折感,也能提升長輩的自信心。 - 重視老人家愛美的需求,不打壓長輩對外表的在乎
若老人家有愛美的需求,也不要忽視外表對老人家出門的影響力,協助挑一套合宜的衣服。如老人家有隨身攜帶的醫療儀器、設備,也可以詢問他們是否要幫儀器、設備做一個簡單的打扮,避免老人家內心會有的自卑與尷尬。 - 先不踏出舒適圈,盡量從近一點的距離開始
一開始切勿求好心切,見獵心喜地想帶老人家往遠處跑。盡可能地從家附近的公園、河堤等等步行可達的區域開始,再慢慢擴大範圍。一來老人家對熟悉的環境較不會拒斥,二來也可建立老人家對外出的習慣和信心。久了以後,長輩也會自己提出:「今天去河堤走走」的邀請,當出門習慣重新建立起來,就成功了。 - 主動提供協助,以貼心建立老人家對外出的安全感
若前往的地方是觀光地區、近郊山區,可主動在每一個有廁所的地方停下來,詢問老人是否有如廁的需求。即使老人家沒有主動提出要求,也可停下來讓長輩歇歇腿、自由活動,如廁或伸展。也須主動幫忙記錄老人家出門時需要攜帶的物品,例如:假牙、藥品、拐杖等等,以免出了門才發現沒有準備好,給長者不敢再離家的恐懼。不論是提醒老人家或是直接幫老人家準備妥,都是能應用的方法。
當自己的需求,即使未說出口也能夠被滿足時,老人家對外出的安全感,就能漸漸地建立起來。對老人家來說,待在家的日常都已經困難重重,出門當然不會是一件很輕鬆的事。老人家心中雖然也期待能與家人一同出門,但內心仍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疑慮,更害怕自己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 說話技巧,也非常重要
和老人家說話,有時需要連哄帶騙、甜言蜜語,才能把老人家帶出門。像那一天,我與父親又要出門,這次不去近郊,只是要去餐廳用餐。我們父女倆,怎樣都無法把奶奶勸至餐廳用餐。垂頭喪氣地走到一樓,姑姑卻只講了一句話,就讓奶奶買單了。
姑姑也沒說什麼大道理,只對奶奶說:「多你一個人吃飯,這餐的錢也不會增加,怎麼不來呢?」我見奶奶嘴上笑咪咪的,雖然說著:「最好是,都聽你在說。」不過仍是乖乖地拿出大衣和鞋子準備出門了。
下次,當你又說家中長輩是宅老人時,請你先回憶一下,有沒有什麼是我們還沒做到的呢?
給照顧者的話
長者和自己都舒心的好方法
老人家在外觀、功能上的改變,都可能阻礙他們踏出家門,提高外出的難度;最後只能悶在家中……想帶老人家出門散散心,其實有方法的。只要用對方法,老人家也能和家人們開心出門喔!
本文摘自《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艾彼(諮商心理師)/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