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說:「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論善惡美醜,都有存在的價值。就像一座生態完整的森林裡,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老鼠。完美與缺陷本來就是共存的,也是從人心產生的分別。如果沒有邪惡,怎能彰顯善的光芒?如果沒有自私的狹隘,也無法看到慷慨無私的偉大。所以,真正有益於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惡,而是行善;不是打擊負能量,而是弘揚正能量。」……
養病期間,大師的話語時常在我心中迴盪。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影響力」這三個字。
過去,不論做任何事情,我都會不自覺地先估算這件事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一場演講不到一千人就不去;每天微博不能新增一萬個粉絲,我就覺得內容發得不夠。有人發email問我創業問題,我只回覆那些有可能成功的。要不要見一個創業者?完全取決於他的公司有多大潛力。要見哪位記者,也要看他面對的讀者群有多少。……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我的行程排得滿滿,我的時間有限,當然必須過濾掉很多次要的、沒有意義的活動。於是,我精確計算每分每秒該怎麼用在能夠發生最大化影響力的地方;我也幾乎有點偏執地把運營社交媒體當作人生目標的重點,把獲取粉絲視為志在必得的工作。
那時候,我確實沈溺在各種浮動的快感中,我是眾所矚目的,走到哪兒都有粉絲圍繞著我;我在微博的影響力讓我輕易發起萬人實名抵制某一個紅火的電視節目;我認為自己是路見不平、仗義執言的俠客……。作為一個科技人,我對於自己已經越界毫無所覺;我堅信自己是在關心社會,但骨子裡已經被千萬粉絲沖昏了頭,每一個社會重大事件,粉絲都會期待我的表態,於是我陷入轉發與關注的熱潮中,不能自已;甚至還運用我的專業,篩選最值得關注的微博條文,好讓我的言論更具有影響力。
大師重重點醒了我:「追求最大化影響力,最後就會用影響力做藉口,追求名利。不承認的人,只是在騙自己。」為了追求更多的影響力,我像機器一樣盲目地快速運轉,我心中那隻貪婪的野獸霸佔了我的靈魂,各種堂而皇之的藉口,遮蔽了心中的明燈,讓我失去準確的判斷力。我告訴自己,有了影響力,我就可以伸張正義、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我的身體很誠實,我長期睡不好、痛風、便秘、還得了帶狀泡疹……。這些警訊都太小了,無法撼動我那越來越肥大的信念;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狂心難歇,最後身體只好用一場大病來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層,讓我看看自己的無知、脆弱、渺小;也讓我從身體小宇宙的複雜多變,體會宇宙人生的深邃、奧秘。
身體病了,我才發現,其實我的心病得更嚴重!當我被迫將運轉不停的機器停下來,不必再倚賴咖啡提神,我的頭腦才終於可以保持清醒,並清楚看到,追逐名利的人生是膚淺的,為了改變世界的人生是充滿壓力的。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抱著初學者的心態,對世界保持兒童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讓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學習、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如此,世界就會更好,不必等待任何一個救世主來拯救。
現在,我發現一個更符合個人渺小地位的思維方式,那就是,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世界上每一個人也都這麼做,那麼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好一點?如果會,我就去做,但不再用量化的思維算計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生命太深奧了,很多看不見的價值與意義,會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細微處。例如生病之後,我陸陸續續在微博發了些病後感悟的文章,我只是真誠想要跟大家分享,再也不會像過去一樣為了擴大點擊率和影響力而刻意營造推廣。我發現,真有需要的人,一篇短文、一句誠懇的話,就能深入人心。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兩個人銘記在心。而且,透過這種真誠、無私的靈犀相契,我自己得到的回饋才會是正向的能量。
現在,之前汲汲營營追求的一切,在我心裡都漸漸淡了;卸掉身上很多看不見的負擔,我才有能力辨識網上許多激昂、沸騰的討論,常常都充滿了負能量。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病中醒來,昏聵的心眼也醒過來了。我現在不太看網路消息,更不覺得自己要在網上仗義直言。眼不見、心不煩,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不煩不亂,就不會帶來身心的壓力,不然,壓力是一切致病之源。就算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我也勢必要遠離過去的生活模式了。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