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民健保陷入財務泥淖。每一年,健保局都在醞釀調漲,但破產疑慮仍甚囂塵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放眼所有言論,除了漲價之外,似乎也想不出別的答案。但真的是這樣嗎?不增加保費,真的無法拯救健保嗎?
有沒有可能找出一個方法,不僅救健保脫離財務困境,還能使保費有機會打點折?
這個提議,乍聽之下像是異想天開:連「漲價」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怎麼可能用「降價」來解決?
這幾年,面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困境,多數人總是把原因歸咎於:台灣市場太小,不如中國;或是研發能力太弱,比不上美國。彷彿市場小、研發實力不如歐美,就注定走不出困境。
其實,如同企業訂定組織發展策略,台灣要先做的,應該是盤點優勢,而不是讓缺點成為前進的阻礙。
雖然沒有大市場,也沒有先進國家的研發成就,但台灣還是有許多優勢:兩千三百萬人口,市場規模排名第五O,是全球前四分之一,比起新加坡和北歐國家,還是具有規模優勢。許多研究也顯示,台灣人的個體產值以及成果品質,在許多產業的評比是全球屬一屬二的。資訊業與醫療業,就是當中翹楚。我們的資訊科技發達,醫療產業更聚集著一群島內最優秀的菁英,讓台灣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生了病,還是想回來就醫。
盤點這些優勢,台灣,究竟有什麼不易被取代的戰略地位?
醫療雲的5大商機
試著想像一個願景:有一天,你到墾丁度假,身體突然不適,只能到當地的小診所就診。當醫師連上一個全台灣共同的醫療雲端資料庫,立刻就調出了你先前在其他醫院看診的所有病歷資料;還能顯示其他跟你有相同症狀的群體,使用不同藥物的治癒狀況。由於你的就醫資訊(甚至健檢的體能和體質狀況)在資料庫裡被完整記錄,透過雲端系統發現,因為你帶有某種特殊基因,對別人治癒率較高的A藥,對你的成效反而比較低。
這些資料,使得遠在千里之外、第一次與你謀面的醫師,只要花幾分鐘就能對你的身體瞭若指掌,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而決定改開B藥給你。如果,台灣真的擁有這個醫療雲端資料庫,病人生病時,醫師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合適的治療方式。
應用不只如此。由於這個資料庫是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為基礎的大資料(Big Data),當歐美生技或醫藥大廠有研發需求時,一定會優先考慮與台灣合作;遠距醫療照護業者,也會希望透過這個資料庫,幫助病人監測、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甚至帶有特殊基因的人,也會希望透過這個更完善的資料庫,獲得研究報告,以了解最適合自己的防禦與治療措施(如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即採取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甚至當全球醫療產業布局亞洲之時,也會想透過這個資料庫,預測可能遇到的狀況。
台灣如果能擁有這樣的醫療雲資料庫,先前提到的這五大商機,一點都不是癡人說夢!這個醫療雲資料庫是由全民的資料建構,當台灣的醫療雲擁有這些商機時,它所創造的利益也將為全民所共享,到了那時,誰說健保費沒有打折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