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掃描──靜態地覺察身與心
「身體掃描」為正念減壓課程中第一個正式練習項目,作法是讓學員舒適地躺著或坐著。從左腳腳趾頭開始,帶領者緩慢地引導成員去體察身體每個部位當下的感覺,並全然地接納身體當下所浮現的任何感覺。 身體掃描的練習讓成員學習如何與自己的身體親近,重新認識身體,聆聽身體無聲的話語,用心感覺身體的各種訊息與存在。在身體掃描中,成員只需要靜靜地觀察與感覺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接納該部位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成員所期待中的樣子,專心地與身體同在就完成了。不需要強調維持某種莊嚴的姿勢,因為這是讓學員深入自己內在身體覺知的時刻,如果一開始就需要刻意維持某種不熟悉的姿勢,對沒有經過專注力訓練的學員而言,其注意力勢必更易分散,而難以全然地融入於自我的觀照。 另外一個維持舒服姿勢的原因是正念減壓是醫療的輔助,早期幾乎只有病患參加,而且是重症病患,身體掃描是正念減壓的第一個練習,如果一開始就要求成員要莊嚴地坐好,對已經承受生理或心理疾病之苦的成員恐怕會很吃不消。 對一般人而言比較容易的是從頭開始掃描,然而,正念減壓課程卻從最受不重視的左腳腳趾頭開始。就我的體會與理解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人未受過專注力訓練,因此專注力是相當有限的,特別是專注在一個不動又看不到的東西上,即便那東西是自己身體的一部份。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向較重視頭部,不論是頭部的外觀容貌或內在智力,因此,從頭開始相對而言比從左腳腳趾頭容易許多。但在專注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可能練習了很多次的身體掃描,卻都掃描不到腳或腳趾頭,因為在還沒到達該部位時就恍神或睡著了。於是,不容易注意的部位仍可能繼續被忽略,容易注意的部位則不斷增強對它的關注,這樣就難以達到全面增加身體覺察的目的。因此,這樣的練習次序是有它的道理,不宜任意更改。 身體掃描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做,而且很簡單,但實際上要全程維持清醒地覺察全身所浮現的所有感受並沒那麼容易。透過這個學習,學員慢慢進入自己的內在,體驗並完全接納自己身體當下所浮現的各種感受,不加批判也不急著反應,就只是觀察、感覺與接納,然後一步一步繼續往其他部位推進。 透過練習的落實,成員將對自己身體所發出的訊息更加敏感與接納,整個歷程就像開啟一扇窗,新鮮空氣便將自然進入,成員學著賦予自己無條件的關懷與接納,而非等待別人的賜予。 當代醫學深刻明白身體與心理是完全交互作用與互相影響的,典型的例子是當我們緊張或生氣的時候呼吸會變得短暫急促,不論這樣的緊張或生氣是否被清楚地意識到,身體必然出現第一線的直覺反應。 透過身體掃描的練習,我們對身體感受的覺察力逐漸提昇,對於內在心理現象的覺察力亦隨之提昇。我們直接去感覺身體各個部位,而不需要「看到」那個部位,因此心中不產生該部位的影像。如果會產生該部位的影像,不論實際上所產生的影像是否與自己本來的樣貌一樣,都已落入思維作用而非僅停留於感受層次了。正念瑜伽──動態地覺察身與心
如果說身體掃描是靜態地覺知與體察身體,「正念瑜伽」就是動態地覺察身體。 正念瑜伽採用的是哈達瑜伽的若干簡易體位法,強調緩慢進行身體的伸展,目的既不在於養生也不在於運動或身材雕塑,而在於發展對身體清楚的覺知:每一個肢體緊繃與放鬆的過程中,清楚明白身體與心裡面的感受,以及感受所延伸的感受。同時也可以增加學員適度舒展筋骨、活絡血液循環的機會,因為生病的人大部分是不想動的,透過課程中瑜伽的練習,至少可以達到低度卻易被接受的活動量。正念瑜伽的練習分為站立的與躺著的瑜伽伸展,各有練習的光碟,以符合各種不同狀況學員的需求。靜坐──止與觀的練習
「靜坐練習」是正念減壓正式練習的第三部曲,一次靜坐練習的時間約 45 分鐘。說實在的,45 分鐘的靜坐對沒生病的人都是個挑戰了,更何況是病患。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操作上,觀呼吸的靜坐練習一開始就已經含入課程中,從每次 5 分、10 分、15 分、20 分緩慢增加,到了正式學習靜坐時就不會這麼困難。 在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中,即便是正在做化療的學習夥伴,經過循序漸進的學習,都是可以做到的。正式的靜坐學習也有練習光碟。一般人常以為靜坐就是「放空」,實際上,靜坐並不等於放空,在正念減壓裡的靜坐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靜觀(medit-ation)」。既稱為靜觀,就有「觀」的對象。 在正念減壓裡,靜坐時觀察的對象會一層一層地開展:剛開始是(1)純然地專注於自然呼吸的覺知與觀察,將注意力放在上腹部的起伏或鼻孔下方氣息進出明顯處。一段時間後,(2)注意力移轉到對整個身體的覺知與觀察,這與身體掃描很像,但在這裡進行的是全面性的領受,而非局部的覺察。一段時間後,(3)注意力移轉去聆聽周遭所呈現的一切聲音,不論悅耳與否,對所有聲音都抱持覺醒與接納態度,不被聲音帶走、不追逐也不評價聲音,對於各種聲音都全然接受與單純聆聽。一段時間後,(4)注意力轉到仔細觀察心中所浮現的各個念頭,觀察種種念頭的升起、停留與消失。一段時間後,(5)專注於無所住,心中浮現什麼就觀察什麼。 在佛教靜觀的修行脈絡中對靜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與具體作法,即「止」的修習法(concentration)與「觀」的修習法(awareness/insight)。所謂的「止」強調專注在一個內在或外在的點,如此可帶來平靜、安穩、心靈寂靜的深刻體驗,而止的修習也可以做為觀的準備。相對地,「觀」的修習法強調將意識帶到當下,涵容每一刻正在經歷的一切,例如身體的覺知、想法、心理的感覺等,因此需要減少對某個固定點的專注程度。 許多修行者認同這兩種靜觀方法其實同等重要,沒有誰在誰之上,止的修習訓練心專注的能力,觀的修習帶來對生命本質無常的洞見,很多靜觀的傳統都是兩者兼具的。 在正念減壓的靜坐練習中,同時包含了止與觀的練習,以上述(1)到(5)的練習面向而言,(1)專注於呼吸時是止的練習,(2)以後就是觀的練習了。 正念減壓的靜坐練習協助學員增加自我覺察,透過覺察促進自己的身心平衡與健康。對於不熟悉靜坐者而言,45 分鐘的練習中有5個觀察面向,平均每個面向練習觀察時間約 9 分鐘,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維持成員的練習興致以增強學習成效,降低因太困難而過早放棄的機率,如此系統且人性的練習方式,是讓正念減壓訓練課程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正念減壓課程的正式練習項目,包括身體掃描、正念瑜伽與靜坐,這些是構成正念減壓課程的核心練習項目。但如前所述,正念減壓課程非常強調將所學完全運用於日常生活,因此在練習部分還有非正式練習。下幾期我將以自己在美國學習時的若干親身經驗以及學員的親身體驗為例,具體分享學習與轉變的歷程。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