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1:黑鮪魚
鮪魚雖然有提高免疫力、預防慢性病、活化腦細胞等功效,但因為是大型魚,位在食物鏈中最頂端的位置,導致會累積最多的重金屬含量,所以平日還是少吃比較好,其中孕婦、小孩雖然適合吃,但是最好還是不要吃太多這類大型魚種。
少吃2:珊瑚礁魚
所謂的「珊瑚礁魚」指生活在珊瑚礁區的魚類,包含金鱗魚、海鰻、鸚哥、碟魚等,牠們可以幫忙保護珊瑚、與珊瑚礁共生存,並且在那形成複雜的食物網,但是據統計台灣每年吃掉至少30萬公斤以上的珊瑚礁魚類,像是墾丁一帶就有3萬公斤的珊瑚礁魚類被吃掉!假若持續下去,將會導致珊瑚礁魚類滅亡,造成藻類過度繁殖,進而影響珊瑚礁本身生存,以及週遭的生態體系。
少吃3:魩仔魚
這裡的魩仔魚泛稱所有種類的幼魚,如果人類大量吃掉各種類的幼魚,等於是吃掉未來理應會有的成魚,而成魚的量同樣有限,且同一時後我們仍舊大量捕食牠們,想當然循環下去後,未來就再也看不到任何魚了。
此外事實上,約有6成的魩仔魚都有漂白劑的問題,甚至有些商家會為了提高價格,而加入大量鹽巴,讓魩仔魚的重量增加,也因此使得魩仔魚的鈉含量往往過高,增添罹患高血壓的風險。
少吃4:午仔魚、紅衫魚、石斑魚
過去政府例行抽驗養殖水產品的動物用藥,發現午仔魚、紅衫魚、石斑魚的上榜次數最高,常常被驗出含有孔雀綠等的禁藥,這些禁藥會傷害肝臟、引發貧血、甲狀腺異常、影響胎兒成長,因此顯然還是少吃為妙!
少吃5:金線魚
又稱「紅姑魚」,大部分都是來自珠江三角洲,而珠江口是個有較多汙染的地方,再加上運送的過程裡,商人通常會用藥水代替冰塊保存魚,所以吃的時候,建議不要吃魚頭、魚皮、魚內臟,甚至是最好不要吃!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