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的變數分為:自我掌握的因素,包括酗酒、抽菸、運動、生活習慣等;非自我掌握的因素,包括出生家庭、祖先壽命、天生性格等。研究中心每隔兩年追蹤這些個案,透過會談收集資料。這期間相繼有人去世和退出,最末了只剩268人完成研究。
弗蘭特後來出了兩本報告書,結論多數和現實生活的經驗吻合:例如大家都覺得酗酒或放縱生活對健康不好,報告資料裡這些人的確是比較短命和不幸福。
其 他有些結論則挑動大家的不甘心:像是富貴的人比起貧困的人較容易長壽和幸福〈好事都在他們家?真不公平!〉,而事業失敗容易短命〈失敗已經夠歹命了,還‧‧‧〉。
有一個資料很吸引我:在50歲會談時身體還是健康的個案群之中,有66位是一向恣意使用身體的〈就是在自我掌握● 簡基城專欄因素欄中,六成以上選項屬於壞習慣〉,這些人到80歲時候調查,居然沒有一位能健康又幸福;相對的,保持健康生活型態的他組44位,則有25位到了80歲還幸福健康。
50歲,不就是暗自高興不久就可以退休的年紀嗎?許多人在50歲生日發下宏願:再打拼幾年,就要去爬山、和家人多相聚、並且專心保養身體!其實50 歲年紀在健康軌道上,是有特定的生理意涵的。
人,是演化的勝利者;而演化有一種收斂的力量,驅使「冗餘設置」出線。所謂冗餘,就是多餘,運用並聯配置來增加系統的可靠度。飛機裡面便有許多冗餘設計;飛行電腦是三套,一次使用兩套互為支援和備份,而第三套則可以挺身補救任一套電腦的當機。
人是有機體,身體可以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修理自己。只是人體若要能夠有效修理自己,冗餘功能必須是充裕的;傷口癒合、生病康復,都需要動員許多過程、抽調許多備品。所以冗餘條件越充裕,復原就越迅速,身體就越健康。
冗餘功能高低的維持,可見和壽命是相關聯的,人類的冗餘天分約莫在38歲時到了頂:38歲後生育力下降、腎上腺下降、肌耐力下降。冗餘的滑落到了48歲後更是加速趕底:48歲後進入更年期,女生是停經,男生則逐漸不舉。
58歲,不健康開始爆胎;經常可以見到職場經理人心肌梗塞死在急救間,得年58歲。所以保護冗餘無比重要,醫學上我們稱為「提升健康的功能儲量」。提升功能儲量的學門叫做抗老化醫學。到68歲若沒有嚴重的慢性病,這輩子坐輪椅的機率就很小。
到78歲若沒有嚴重的慢性病,癱躺病床的機率就很小。功能儲量如此一階一階地陡降,歸納出每十年一個轉折,我稱為「逢八必反」,在我寫的書《健康零漏洞》中另有描述。
逢八必反到了88歲出現有趣的現象。精算學大師龔波茲〈Benjamin Gompertz〉的死亡率資料顯示:88歲之後死亡率對數開始減緩,越不會死,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嚴重的不健康,過完88歲生日差不多就可準備100歲的生日慶祝。
50歲僅是晚48歲兩年,難怪特別;50歲是好路走完了開始走爛路的一個岔口,是人體健康的天塹。今年婦女節,我到護理站問候護理師;聊天中問起鄭進一那首《家後》歌,歌詞裡所寫的兩種夫妻恩情:「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 我會讓你先走,」和「等待返去的時陣若到 你著讓我先走」,若二選一她們會如何選?
一瞬間, 所有的女生都high 起來,七嘴八舌熱情討論〈真的七嘴八舌〉。直到一位較資深的護理師講完,現場隨即引爆狂笑聲,女生們進入更高一階的興奮。她說的是:年輕時就好好照顧他〈尾音拉長〉,早上餵他維他命,晚上鞭策他跑跑步機,催他早睡起喝精力湯,確保時陣袂到〈快到〉,他還有力量可以幫我推輪椅洗澡翻身兼包尿布。哈哈哈哈;螞蟻努力保護蚜蟲,換取蚜蟲分泌蜜露啊!是是,應該的。
好男人回家吃飯;新好男人尊重太太;而新新好男人只怕就是─應該要比太太晚死。看到一群護理師這麼高興,我也跟著高興起來。以她們的年紀,老公們應該還不到50歲,豢養起來效果理當不錯。螞蟻既有心,蚜蟲自當要有意;新新好男人需要新口號:「親愛的, 我讓妳先走!」。
作者:簡基城 醫師
.東元綜合醫院資深副院長
.抗老化醫學專家,習慣透過演化和分子看人體生物機器。
主張保健的精髓在於有效地提供運轉要素,降低公差,使身
體自己修復自己。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