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城在社群平台貼出病床照與病況更新,不少讀者關心之餘還留言分享經驗談,提醒多喝水排尿以預防泌尿道感染,也引發大家對泌尿健康的討論和重視。
泌尿道感染佔老年感染疾病第二名!常見5大原因造成發炎
泌尿道感染是指細菌侵入尿道、膀胱甚至腎臟等部位引發的感染。事實上,泌尿道感染的發生佔老年感染疾病的第二位,隨年齡增長、發生率也漸增,據台北榮總資料顯示,65歲以上若有慢性病,免疫力較差,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
以往觀念會認為女生因為尿道短、比男生更容易感染,但其實以下原因,都是造成中老年男性泌尿道感染的因素,包含免疫力、慢性病、攝護腺問題,需要先控制危險因子,再根據病況以抗生素持續治療。
1.年紀增長、慢性病、免疫力較弱
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的功能和反應能力會降低,再加上高齡族群容易有慢性病問題,例如糖尿病患者尿中的葡萄糖會提供細菌充足的營養,一旦發生感染就更危險,泌尿科醫師王炯珵就指出,糖尿病患者感染風險可能提升四倍之多;還有像是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等,因為腎血流量減少、腎臟損傷,也是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素。
2.攝護腺肥大
男性中年過後、年紀越大,越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問題,排尿滴滴答答、尿不乾淨、膀胱功能變差,則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3.結石或其他尿路阻塞問題
同樣道理,除了攝護腺肥大之外,像是泌尿系統有結石(腎結石或膀胱結石等)、腫瘤、尿道狹窄、輸尿管狹窄,這些因素使「尿路阻塞」而引起尿流不順暢、甚至是尿液逆流,一樣會造成細菌不容易從膀胱排出,進而提高感染機率。
4.神經性膀胱
器官老化、焦慮、排尿習慣不佳等因素,造成神經機能退化,進而影響膀胱功能,就會演變成所謂的神經性膀胱,症狀如下腹痛、頻尿漏尿、解尿不順,超音波下會看到膀胱殘尿多、膀胱壁增厚,因慢性尿滯留而造成泌尿道感染。
5.長期放置導尿管/長照臥床者
長期放置導尿管,是引發老年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行動不便、排尿不暢、或是因為照護清潔問題,也會使感染風險更高,這也是失能臥床的長照過程中很常見的問題。
尿道炎常見症狀包含頻尿、尿急、尿道分泌物、尿量減少、下腹不適、尿液變色、尿道口紅腫、排尿有灼熱感、膀胱或下背部疼痛等,若能及早察覺身體狀況,有利及早就醫診斷。
需要警覺的是,若出現發燒症狀,很可能代表感染擴散、惡化,像是尿道感染已經向上蔓延到膀胱或腎臟,若延誤治療,就怕最終導致敗血症等其他後果,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若家中有中老年男性懷疑泌尿道感染,可能會需要安排尿液檢查、細菌培養、攝護腺檢查、腎臟超音波等詳細檢查,務必盡快就醫。
下一頁繼續看看尿道發炎該如何保養?想多喝水預防又擔心頻尿、夜尿跑廁所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