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春暖花開,近日見到不少民眾在河濱公園草地「拔草」。原來,草地上竟生長珍貴的中藥材草王「一葉草」,一斤要價1千~4千元不等,甚至有婦人表示,要自己帶回家燉雞湯、煮雞蛋。不過中醫師提醒,一葉草與其他有毒植物外觀相似,千萬要小心中毒危機;且「藥食同源」不代表所有草藥都適合大量攝取,小心肝腎負擔大拉警報!
一葉草是什麼?能降血糖?自行採摘小心誤食有毒植物反傷身
一葉草(學名:Gynura divaricata)是一種常見的草藥,因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民間廣受推崇。許多民眾聽聞一葉草具有「降血糖」、「清熱解毒」等功效,便自行採摘並泡水飲用,甚至當作日常保健食品。然而自行採摘並服用一葉草的做法,其實存在極大的健康風險,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專業藥師的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許多民眾並不具備專業的植物辨識能力,可能會將一葉草與其他外觀相似的植物混淆。例如,某些種類的菊科植物與一葉草外形相似,但其中含有有毒成分,誤食後可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甚至肝腎損傷。民間誤認草藥導致中毒的案例屢見不鮮,自行採摘草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藥食同源不代表能大量吃!小心肝腎負擔、交互作用超危險
周宗翰中醫師說明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密切相關,任何藥物或草藥的使用,都需要適當的劑量控制。「藥食同源」不代表所有草藥都適合日常大量攝取。一葉草雖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被科學驗證,需小心以下3大後果:
- 造成肝腎負擔:若長期或過量服用,可能對肝臟、腎臟造成負擔,甚至導致藥物性肝炎或腎功能受損。
- 腸胃不適:有些民眾在服用一葉草後出現腸胃不適,如腹瀉、腹痛、噁心等症狀,這可能與個人體質、劑量過高或植物內含的活性成分有關。尤其是脾胃虛寒或腸胃敏感者,更應謹慎使用,以免加重不適症狀。
- 藥物交互作用:許多慢性病患者,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會聽聞一葉草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的作用,便自行採摘服用。然而,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與西藥或其他中藥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血糖或血壓過低,甚至引發危險。
例如,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的患者,若再同時飲用一葉草,可能會導致低血糖昏迷,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降血糖作用過強:若與降血糖藥併用,可能導致低血糖,嚴重時可能引發昏迷。
- 影響血壓調控:如果服用降血壓藥的同時使用一葉草,可能導致血壓過低,增加暈厥與跌倒風險。
野外一葉草恐受重金屬、農藥汙染!留意這件事才能減少殘留風險
野外生長的一葉草可能會受到環境污染,如空氣中的重金屬、土壤中的農藥或除草劑等,這些有害物質可能殘留在植物體內。民眾自行摘採時,無法確認這些植物是否受到污染,若直接服用,可能會導致慢性中毒,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周宗翰說明任何草藥的使用都應根據個人體質、病情與需求來決定,而不是道聽塗說或跟隨民間偏方。一葉草雖然在某些情況下具有療效,但是否適合個人體質,仍需經過專業中醫師評估,避免因錯誤使用而導致不必要的健康風險。
若確實需要使用一葉草,應選擇藥材店或中醫診所提供的合格藥材,而非自行在野外摘採。正規藥材經過檢驗與處理,能夠減少污染物殘留的風險,確保服用的安全性。
作者簡介:周宗翰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醫療體系】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