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腎是什麼?造成水腎的常見5大原因
腎臟水腫(Hydronephrosis)又稱水腎、腎積水,當排尿受到影響阻塞時,就會對泌尿道系統產生壓力,造成尿液逆流回腎盂中,引起水腎的問題,常見症狀包括腰部和背部酸痛、噁心、嘔吐,嚴重時還可能引起腎盂腎炎。至於有哪些原因會造成水腎呢?最常見引發水腎的原因就是輸尿管結石,另外還有懷孕和腫瘤,也都可能導致尿液排出受阻,增加水腎的機率。
5個常見的水腎原因
- 腎臟、輸尿管結石
結石阻塞尿道是水腎最常見的病因!當尿路結石阻塞尿道,使得尿液累積於腎內造成水腎症,就會引起劇烈腰部疼痛,腎臟也會因此而腫大,造成背腹部疼痛,且疼痛感常會延伸至鼠蹊部、睪丸或外陰部。
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在《這樣做,成功逆轉腎》一書中指出,如果在經過休息或姿勢調整後,就能有效緩解的腰痛,比較偏向一般的腰痛;若合併有血尿、夜尿、少尿、頻尿、泡沫尿、噁心、嘔吐、水腫、疲勞、高血壓等,就不排除可能是腎臟疾病造成,建議就醫檢查來釐清疼痛與腎臟病是否有關。 - 腎臟發育不全
先天性腎臟發育不全的人,通常腎盂到輸尿管這段管路比較脆弱,輸尿管可能扭轉、發育不良,所以尿液無法透過輸尿管的蠕動順利運送尿液。 - 懷孕與腫瘤壓迫
女性懷孕時子宮脹大,或是在腎臟與輸尿管週邊有腫瘤者,可能壓迫到輸尿管、干擾排尿,引起腎水腫。 - 神經性膀胱
因為膀胱收縮力量不足,容易使尿液蓄積在膀胱中、提高尿液逆流的風險,較容易發生在脊椎受傷的患者、神經病變的糖尿病友身上。 - 攝護腺肥大
男性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也會讓膀胱壓力變大。過去就有案例是因為「尿尿速度慢」,上個廁所常要站5分鐘,直到近日尿量減少就醫,經電腦斷層檢驗發現是兩邊嚴重腎臟水腫,如果不處理會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
水腎會好嗎?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水腎的控制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個角度來看,花蓮慈濟醫院的衛教資訊說明,急性水腎較容易經由腎臟超音波掃描、尿液分析與X光進行診斷,及時發現並妥善治療,就能逐漸改善;慢性腎水腫則較少有症狀, 除非定期檢查,否則很常會被忽略掉,等到水腎末期,腎臟實質會變薄,腎臟外形也會變的凹凸不平,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若忽略水腎的徵兆,讓腎功能受到影響,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腎臟疾病,包括腎衰竭、急性腎盂腎炎和尿毒症,要是反覆尿路感染,還有機率導致敗血症、休克,甚至是摘除腎臟,建議平時就要多加留意身體健康狀況,如有急性症狀,也要盡快就醫檢查。
預防水腎怎麼做?定期檢查、自覺症狀很重要
雖說水腎是能夠治癒的疾病,但像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水腎的常見原因,卻很有可能再次復發,因此如果想預防水腎造成的痛不欲生,就需要利用定期檢查來及早揪出腎臟的異常,平時更要留意身體的症狀,像是腰痛是否伴有血尿、噁心、疲勞等症狀,再搭配避免結石的飲食方式,就能讓水腎離你遠遠的!
- 定期檢查:每年定期安排腎臟檢查,尤其是曾罹患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腎臟腫瘤或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的人,更需要定期追蹤腎功能,以免水腎偷偷找上門。
- 自覺症狀:若腰痛合併有血尿、頻尿、噁心、嘔吐等,都是水腎常見的症狀,小心可能是腎臟在求救,萬萬不可輕忽,必要時需以尿液、血液、超音波檢測,甚至透過電腦斷層等檢查揪出確切病因。
- 飲食:泌尿科陳鈺昕醫師提醒,飲食注意少鹽、少高草酸飲食(如啤酒、茶、巧克力、碳酸飲料、菠菜、葡萄、蘋果等)、少大魚大肉,並且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及補充鈣質與維生素C,有利於預防結石、降低水腎的風險。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